梁素是给他做了几件新衣裳撑场面,结果到了京城还是觉得不够看。宋业对比了一下觉得自己就算穿上那样的衣服也没有别人的自信从容,他心中窘迫,更觉卑微。
心里跟打鼓一样,心想是不是不该到京城来,他这样没有见识的人到了京城不就是一个笑话。
许孙正的心态好一些,他两个儿子都在,还有两个儿婿在,都在朝中做官,有他们的帮扶,他在京城一定还过得不错。
许孙正好久没有看见许知辞跟许知昼了,这两个孩子都是他养在家里捧在手心里的,嫁人后,许孙正跟曹琴心里都担心。
要是小子他们就少些担心,是哥儿他们还是更担心一些。
到了宋府,梁素先下来,宋业跟许孙正随后下来,冉星文让侍从帮他们拎着包袱,领着他们走进正厅。
许知昼坐在位置上,看见他们来了,忍不住站起身,“爹,公公婆婆。”
许孙正看他大着肚子,忙不迭说道:“你快坐下。”
梁素走的时候许知昼还是平坦的肚子,笑容灿烂,现在他们到了京城许知昼的肚子就这么大了。
“对听你爹,快坐下。”
许知昼笑道:“还好,大夫说我的身子好,没事的。”
他们坐在一侧,茶水和茶点都有。
“从齐山村到京城,舟车劳顿,厢房已经收拾好了,到时候侍从带你们过去。相公在上值,下午才回来。”
宋业跟许孙正吃点茶点垫垫肚子,宋业看红色的桌椅一看就价值不菲,许孙正业打量了一下。
冉星文从厨房出来,“我已经吩咐厨房做点早食,到时候送到老爷们的房间。”
许知昼闻言关心的问道:“你们还未吃饭,应该早点跟我说。”
梁素:“没事,我们先去拾掇一番,你好好休息,家里有侍从在,你少费些心思。”
侍从带着他们回厢房,宋业走在长长的走廊上看见院子里的花草,假山小溪,看着比镇上的一些住宅都要有格调。
在冬日农闲的时候,村里的人为了多赚点钱,他们会上山砍柴,一捆柴火能卖七八文,家里供着儿子读书,宋业巴不得多赚一些钱。
他在冬天砍树后就到镇上去卖柴,有一家大户人家直接把他的柴火要了,让他背到后门交差。
对于宋业来说这是极好的事,他的脚踩在地上一高一低,来到后门,他走进去,有人给他端来一杯热水暖身。
他的目光游移在院子里,他仅仅能从一角窥探到院里有一个亭子,厨房里有三四个厨子暖乎乎的。
有一个大胖子拿着锅勺,数了铜子递给他,“钱拿好了,来个人把他领出去。”
宋业听出其中的不耐烦,他背着空背篓走出院子,搓着手回到家里,他砍柴的时候不小心把腿摔了,回到家里敷了点药酒。
现在回想到那段日子其实也挺好的,他见过了富贵人家的日子,他对自己的日子也很满足,有媳妇有两个孩子,总之日子是往上的。
偶尔有点不甘心在下地干活的时候也消散了。他只会下地干活把这件事做好了,他的儿子会读书那就读书,每个人做自己擅长的事。
推开厢房的门,梁素把衣服挂在衣柜里,他们拾掇一下,有侍从敲门把早食送上来。
“时辰不早了,所以只简单做了两样,豆浆和油条。”
梁素:“够了,你先下去罢。”
侍从应一声拿着托盘下去。
宋业坐下开始吃早食,他狼吞虎咽后说道:“我看长叙家里挺大的,买这座宅院花了不少钱吧?”
梁素说道:“听知昼说花了大概一千五百两银子。”
宋业拿着筷子手指僵硬,声音突然拔高,“多少?!”
梁素之前听见这宅院的价格也是吃了一惊,把她卖了都没有一千五百两。
“陛下赏识长叙,赐了金条给儿子,所以他们刚开始才买的起。”
一下子又说到皇帝了,宋业有一种迷幻的感觉。这种感觉深深的缠着他。
他配么,他一下子就从一个老农民住上京城的四合院,话语间都说陛下的事。
在他的认知中陛下就是高高在上了,他在村里还怕里正,县令都没见过,现在就直接跟陛下扯上关系了?
宋业脑子晕乎乎的,他吃完油条,把豆浆喝完,在屋子里坐了一阵。
推开窗户就能看见花园,桌子上摆着鲜花,还有一壶热茶,有盥洗的地方,还有一个装衣服的脏衣篓。
床上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梁素吃完早食后,她把他们带来的银子放好。这些年的积蓄还有三十两已算不错了。
宋业说道:“我怎么没看见明言跟澄哥儿?”
梁素说:“明言在铺子里帮忙,澄哥儿大概是在哪儿玩。”
他们坐了一阵,梁素跟宋业出门,梁素招了一个侍从,“你带他到处看看,我去寻知昼。”
梁素一想许知昼怀孕了就想到他身边去看看,问一问。好歹她有两个孩子,还是有些经验可以跟知昼说的。
许孙正吃了早食早就去找许知昼了,许知昼就在院子里看花,随意走一走。
“爹,你吃饱了么?”许知昼打量许孙正的模样。
许孙正:“做的油条跟豆浆都好吃,油条炸的脆脆的,豆浆有浓浓的味道,喝起来特别好。”
许知昼突然想起来小时候许孙正带他们去镇上买过油条和豆浆,其实单独吃起来味道很一般,但是把油条放在豆浆里泡一泡,味道就变得美味起来。
后来他长大后也去镇上买过油条豆浆,油条炸的不好,豆浆没有一点豆浆的味道,应该是兑水了。
还是自家做的油条跟豆浆实在。
“娘在大哥那里,爹你想去看的话,我让人带你去。对了大哥已经生了孩子,是一个哥儿叫谢立轩。”
许孙正面上一喜,“那我晚上回来,我去看看知辞还有外孙。”
许知昼应了一声好。谢家还没有搬家,娘住过去已经打挤了,爹还是留在他们家里好。
许知昼最近身子重,他基本上都不会出门,只会在花园里逛一逛。
远远的听见梁素在喊他。
许知昼侧身去看,梁素带着笑,“知昼,你小心一些。看你嘴唇有些发干,先回去喝点水吧。”
许知昼点头,“好。”
他最近的脾气有些古怪,但在长辈面前还是收敛的,只有等宋长叙回来,他才会泄露出一丝脾气。
另一边宋长叙提点了杨翰林几句,他就继续处理公务。有翰林请折子想去做乡试的主考官,宋长叙把他们的名字上呈给内阁,等内阁做出决定。
晌午到膳堂用膳,裴升荣对这次去乡试做主考官势在必行,他瞧着也是信心满满。
“宋兄,我这一走,你只好独自吃饭了,放心吧,我到了外边会想你的。”裴升荣拍了拍宋长叙的肩膀。
“裴兄去后回来应当就能升官了。”
裴升荣倒是有几分不在意,“能升就升,我还年轻不着急。对了你家孩子的满月酒我可能赶不上了,等我回来后再给你送礼。”
他突然想到什么,眼睛一亮,“要不要定娃娃亲?”
宋长叙:“……”
“裴兄,你家都还没有孩子,怎么定娃娃亲?再说了,孩子的事孩子自己做主,定了娃娃亲会限制他们,等他们有了基本的认知后自己找自己喜欢的人吧。”
裴升荣有些遗憾,“好吧我家是还没有孩子,沈兄家有,若是你这胎是个哥儿或者女子就能结亲了。你跟你夫郎都是极好的性子,这样的人家培养出来的孩子不差。”
宋长叙心中一暖,“多谢裴兄的认可。”
两个人吃完后就离开了。宋长叙把翰林院的翰林大部分摸清了。
这里的翰林可以分为三类,一类就是什么事都不做当个混子,还有一类是清贫勤奋的翰林,还有一类是已经心如死灰,上官布置什么任务他就做什么,别的都不会做已经是官场上的老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