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长叙把布老虎塞给陶陶,让他自己一个人玩。
“我只知道你陪我走了很久的路,我们经历过很多事,这些事比起标准而言太肤浅了。你是嫁给我了,不是卖给我了,来做仆从,什么都要做。”
宋长叙漆黑的眼眸泛着暖意,“你在我身边幸福就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许知昼:“难怪陛下点你做状元,你太会说话了,没准陛下就被你蛊惑了。那你看着孩子,我去厨房了。”
宋长叙应了一声,看着许知昼红着耳朵和脸颊离开。
陶陶已经不爱啃布老虎了,他拿着布老虎摇晃,抱着宋长叙的手臂想啃。
"还想啃,牙都没长齐,以后带你啃猪蹄,现在不能啃我的手臂。"
陶陶被挡了回来,他委屈的瘪嘴,正打算嚎啕大哭来吓唬宋长叙。
宋长叙伸出手把陶陶的嘴巴捂住。
陶陶眨了眨眼,他哭不出来了。
他用小牙齿磨了磨宋长叙的掌心,咬了咬。
宋长叙只觉得掌心有些痒,现在小孩子长出来的牙齿咬人不疼,它是软的。
晌午饭做好了,宋长叙看了满满的一桌子菜,他的眼中一亮,比起去酒楼吃饭,他就喜欢在家吃点家常菜。
“先等等,我忘记梅花酒,我先把酒挖出来。”
宋长叙把梅花酒挖出来,给众人都倒了一杯,除了徐澄。
一家人喝了一杯酒就开始吃饭,宋业脸上有了笑容,看见一旁的陶陶坐在他的专属位置上开始吃辅食,三代同堂,他现在是享受到福气了。
梁素也高兴,比起去年过年冷冷清清的,现在两个孩子都在,两个孙子也在,热热闹闹的。
宋长叙和宋业喝酒,许知昼喝了这酒觉得不醉人,他就多喝了几杯,吃着酥肉还有蹄花。
什么菜都要尝一尝。
宋长叙先吃肉随后才会吃素。
吃完后,由着人把饭桌撤下去,今天还留了人,到了过年的时候,许知昼就要发他们回去过年,一家人一块团聚。
过年的事宜就交给他们自己打理。
所以说到了宋府做侍从是天大的福分,主人家宽厚,不是乱发脾气的人,自有规章,犯错也没有反悔的余地会被撵出去。
他们不想被撵出去,上哪找这样的好主家。
他们今天在自己家过,翌日就去谢府。梁素抱着陶陶去看他的表哥。
小月亮拿着木马在玩,梁素见小月亮的屋子也是铺了地毯,她把陶陶放下。
陶陶非常灵活的落下来就在地毯上爬,小月亮比陶陶大两个月,他呼哧呼哧爬起来站了一秒然后又趴下。
小月亮:“啊!”
作者有话说:
小月亮:“啊。”
陶陶:啃你脑袋。
——
小宋:养孩子跟养个猴一样[哈哈大笑]
小许:厨房偷吃[闭嘴]
第109章 善心
两个孩子是表兄弟,长的有些像。小月亮抱着自己的人偶,他的玩具在屋子里堆了一地,大多以小人偶和木雕为主,还有能发出声音的拨浪鼓和风铃。
陶陶屋子里也有一串风铃挂在屋子上面,每天响动听着,他是头一次摸到风铃,拿着风铃就疯狂摇晃,听见声音露出欢乐的笑声。
小月亮爬过来盯着陶陶看,“啊!”
陶陶去拽小月亮的口水兜,小月亮推了他一把,两个人你推一把,我推一把还玩起劲了。
有奶娘在一旁看着,大人们也放心。
这回两家人都聚在一起,吴义无家无子,现在撞上这么热闹的一大家子,他心里也高兴。
徐澄给师父拜完年就过来了,他欢呼一声就在谢家的院子拉着宋长叙一块堆雪人。
吴义看见这么大的孩子,看的挺乐呵的。许多人对孩子是有包容心的,等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为大人后,对他就没有那么多的包容心。
徐澄拿着树杈给他做了两个手,吴义主动搭话说道:“宋大人,这是哪家的孩子?”
宋长叙摸了摸徐澄的脑袋,“这是我外甥,在跟着回春堂的季大夫学医术。”
徐澄礼貌的向吴义问好。
“孩子真有礼貌。”
宋长叙拍了拍徐澄的肩膀,“澄哥儿你去看看你阿爹跟舅娘在做甚。”
徐澄应一声。
吴义不得不感叹宋长叙的敏感,他搭话自然是想说点什么,孩子在不方便。
“宋大人现在是翰林学士了,前途远大,想想之前还是从六品修撰,这么年轻走这么高,宋大人要万事谨慎才好。”
宋长叙虚心的接受吴义的建议,“在官场上沉浮,是要谨慎。我现在是翰林学士,主管一个院的事,说实话担责就大了,我以前是吏部员外郎,出了事有上官担着,现在下面的人出了事,我也难辞其咎。”
宋长叙拍了拍手上的雪渣,“就说陛下说的精简吏治的事,我把翰林院三分之一的翰林都清出去,还有三分之二的翰林,我还不知道有没有问题。我要管自己有没有出问题,也要管底下的人。对我来说,管我自己很容易,我这个人欲望不大,底下的人就不知道怎么想了。”
宋长叙说到这里笑了笑,“但既然坐到了这个位置上,要做什么事我还是知道,我的属下只要没有出问题,他们有什么事我都能扛。若是自己有问题,我也能大义灭亲。”
“要做什么样的官,我心里有数。我读书吧,心里藏着骄傲,我想要做到最好,为此付出时间和其他,我都能承受。任何事情想要做好,或者想要得到什么,总要付出点代价,只是要看这代价是不是我们能承担的起的。”
吴义杵着拐杖,轻咳一声,“难得宋大人看的这么通透,看来我不该多言了。”
宋长叙正色,“吴先生严重了。我坐到管理一院之后,很少有人再这么推心置腹的跟我说话,顾及着面子,怕得罪我。能听到真话难得,听见长辈的劝诫和有经验的事,让醍醐灌顶。吴先生,我该谢谢你。”
吴义心中一暖,宋长叙上前扶着他进去,吴义没有拒绝。
“宋大人是个做文官的样子,你比淮川更灵活,淮川认死理,但他也不是一个坏人。在官场上你不做一个坏人就很好了。”
宋长叙说道:“若是以后,我还想听吴先生跟我说说官场上的事。”
到了正堂,一股热气吹过来,吴义伸出手拍了拍宋长叙的手背,“以后有时间一定,你跟淮川是连襟,我待你总没有坏心。”
坐了一桌子的菜,谢淮川搬来一个大圆桌把整个正堂都塞满了。
谢淮川:“知辞说一家人一块吃饭不好分成两桌,特意让我去买了大圆桌,能把我们一家老小都坐下。”
许知辞笑道:“你还说这些,快去把家里的酒拿过来,就拿女儿红,另外拿两坛梅花酒。”
梅花酒是宋长叙送过来的,许知辞喝了就喜欢上了,他去宋家摘了花瓣,自己做了一些埋在地里,等明年再开封。
一桌子的家常菜还有好几个硬菜。鸡鸭,羊肉,猪蹄,肉类不少,素菜也做的有声有色,最要说的是年糕,糯叽叽的。
炒冬笋,青菜豆腐,银耳雪梨,松子百合……还有两碟糕点,白莲蓉酥,红枣桂圆糕。
宋长叙是吃的满足。
一大家子的人吃东西还是快,宋长叙他们吃完后,家眷们一块去绣荷包说话,宋长叙跟谢淮川下棋,冬日煮茶,倒也别有一番意趣。
晚上又要吃饭时,宋长叙先去谢家厨房走了一趟,有人认出宋长叙,忙不迭道:“宋大人是有什么事么,要是有什么想吃的尽管说。”
“你们做晚食时,做个食盒,然后递给我家马夫,让他送给冯兄,他就知道怎么做了。”宋长叙过年想到冯信鸥一个人在京城,好歹吃口好饭好菜。
厨娘立马应道:“宋大人您放心。”
宋长叙放下一桩心事就离开。厨子把菜做好,先给食盒装好。宋长叙吩咐的事,他们不敢怠慢,足足装了两个食盒,满满当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