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衡继位后,没有直接让老臣们乞骸骨,毕竟说白了,现在天家父子一心,那朝堂的过渡,最好就慢慢来,治大国如烹小鲜,急不得,躁不得。
可现在,听到外面传的圣君的“好名声”后,姜衡没有与诸位大臣商量,直接就下了旨。
他倒是好奇,有没有人来劝他。
结果是——没有。
倒是林朗来了。
“潜之怎么来了?可是谁哄你来的?”
林朗失笑,“臣又不是小孩子。”在基层混了几年,又在京城混了几年,怎么都不至于像科举当年那样被十来岁的小孩儿轻易套话了。
林朗将与他交谈的那些大臣说的话都说给了姜衡听,这才继续道:“他们虽说各有心思,但不得不说,他们的话,并非毫无道理。”
姜衡哼哼两声,“把朝政当生意做呢。”
但,他不也默认了这一准则吗?
“那就一个省留两个人,其余的,分批次打乱外放出去支教。”
“江西的主要去东宁省,南京的与浙江的富裕,就去西域和北边为主。”
“你直接任吏部左侍郎。”跳过礼部侍郎,直接吏部侍郎,待一段时间再转礼部尚书,平调吏部尚书,升任右相,妥了,平稳升迁,资历足够,谁也挑不出来问题。
林朗对此不意外,他们找到他的时候他就意识到了,“是。”
等太上皇听闻此事后,凝思了许久,带着些不可置信,“他就这么消停了?”转性了?居然没趁机敲一竹杠?
安王有些难以喻言看着太上皇,“我算是知道九弟的性子随了谁了。”
各地的精英啊,就因此一次的试探,直接去支教了,留在京城的仕途也几乎到头了,可谓是全军覆没,三年一次的科举呢,就这,弘德帝这一手,很心慈手软吗?
要他说,那些老臣能如此沉默,礼貌的交换条件,才是出乎了安王的意料好吧,可见老臣们对弘德帝的本性已经有了了解,知道不能硬碰硬。
“他私库这次可富了不少,江南那边连夜孝敬来的。”
太上皇啧了一声,“这当了皇帝果真不一样了,都不知道分一点给我这个当爹的。”
“他估计没剩多少,都拿来搞研究了。”
太上皇不说话了。
安王也不想说话了,一家人没一个省心的,尤其是当皇帝的两个,他算是知道他为什么被废了,他太正常了,太正常是不适合当皇帝的……
不过真相嘛,终究能看清的是少数人。
至少对于那些外藩使臣而言,弘德帝还是很随和亲切的。
毕竟,弘德帝明令重开海贸,并朝廷表态支持海贸,这与以往的民间私人海贸,官方只寥寥几次的朝贡是完全不同的。
这代表着,他们能放开手脚的与大梁做生意了!
不说自己能享受多少,就是倒卖大梁的商品,就足够让他们发家致富了,总有太远,没法与大梁做生意的国家的。
海贸,也是要看国家实力的,有无在海上航行的实力,很重要。
大梁,名副其实的包容万方。
而这,也在悄无声息,如春风化雨般,影响着大梁各地百姓的精神风貌。
第59章 第十二期视频
七月,在翰林院实习了三个月的,出身南京,浙江,江西三地的进士,统一授六品试讲,前往西域,蒙北,东宁任教。
八月,北蒙的其他两个部落,看着归附中原的兀良哈,如今的蒙北,又是被中原给粮给衣,又是废除奴隶制度,教他们耕作与先进技术,如今,竟真的派遣官员来教学了……
部落首领知道,他们支撑不了多久了。
西域的归附,百姓的待遇,本就已经让奴隶们有所躁动,如今再来一个蒙北……
“还有互市,过得下去!”
“只要过得下去,他们不敢造反!”
可人呐,最怕的就是对比。
哪怕是奴隶,只要还是人,驯服得再深,也不是机器。
几年的对比,奴隶也有冷暖,也有情绪。
弘德元年冬,北蒙奴隶在某壮士的振臂一呼中,奋起反抗,打倒了邪恶的部落首领与贵族,他们摆脱了奴隶的身份,他们得到了大梁的户籍,他们,真正成了一个人。
弘德二年初,蒙古部落民心归附,中洲的基本盘,就此一统。
慎侯与诚侯无须多言,都在酒里,他们可太有大智慧了。
当然,诚侯机智的没有点出慎侯是被俘虏的,纯粹靠有个好女儿。
弘德二年春,万物竞发,一片生机盎然,沉寂许多的天幕,终于再次发生了声响。
“天幕?”
“还以为陛下登基后,天幕就完成预言不出来了呢。”
“也不知道这次,天幕会说什么。”
“之前有次说天花,一直没说,会是这次吗?”
大梁原本的百姓知晓这一点,东宁与蒙古的百姓却还不知这一点。
东宁省的百姓一个个只是单纯的兴奋,“这天幕再不出现,我还以为之前是自己作的梦的。”
但蒙古的百姓就不一样了。
他们比第一次见到天幕的东宁省百姓更为虔诚与惶恐。
“是神明!”
“是长生天!”
“是老天引导——”
“神啊,请您降下指引,信徒什么都愿意奉上——”
而当地的官员和将领就很头疼了。
“当初西域那边的百姓,就被训导得十分疯狂,又怕又疯狂,如今蒙古不会也这样吧?”
“不是已经提前给他们提示了吗?怎么还有当成天罚的?”
“别自杀啊啊啊啊!”
“住手!住手啊!”
“天幕……哎呀,该怎么说!”
“这是天赐福源!只要安静倾听,有缘者,自然能听见上天降下神谕!不可对神明无礼!让神明见到血污!”
随着这一声扩散开来,不少激动的蒙古百姓逐渐安静了下来,虔诚地望着天幕,渴盼着自己会是那个有缘人。
也是在百姓安静下来后不久,天幕连接完毕。
【好久不见啊宝子们,阿婆主捡垃圾回来了,嘿嘿。】
蒙古百姓齐齐呆滞:啊?
神明……也要捡垃圾吗?这么……跌份吗?
京城:
诚侯同样发出一声干瘪的“啊”:他汉语……退步了吗?
“是通假字?还是多意词?”
大梁上下,无论是君主朝臣还是百姓,不知道为什么,总有种丢了脸的感觉。
“诸君,这只是一个夸张的形容。”
同乡,能不能有点形象包袱!你丢的是你的脸吗?你丢的是我的脸啊!
你这期最好真的说点有用的!
【这期,我们来讲讲,弘德朝在医学方面的进步。】
!
医学方面!!!
“天花?!”
“我记得之前,天幕透露天花是在医学一期中讲的吧?”
“对,对对对!”
终于,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只要天幕透露方向,他们就能大胆的去尝试了。
在天花上,他们更相信天幕,而不敢让陛下贸然猜测,因为赌不起。
【医生,在今天,是救死扶伤的自带光环的神圣职业,但是在古代,医生的地位却较为低下,大概在什么地位呢?巫医乐师百工,是能拿来一起比较的,可想而知了。】
天幕下,不少大夫默默叹气,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种雨过天晴的欣喜,他们知道,他们的转折,已经到来了。
民间的百姓就不理解了:
“医生,是大夫吧?怎么还有人能看不起大夫的?”
大夫可是能救命的,看不起大夫算怎么回事儿?
太医院的太医们差点喜极而泣,可不是嘛,能考进太医院的太医,医术能差到哪儿去?读的书能少到哪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