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的画面重新回到更新前,但却分为两边,一边是阿婆主的视频画面,上面显示着弘德实录的记载“上曰:“以卿之意,朕有罪耶?”群臣愕然……”,一边是顶端有提示的“历史影像。”
所有人目光看向了真人影像部分,现在的君臣们,也都认出了龙椅上更显成熟的宁王殿下。
【左相是如今的吏部尚书汪洪,正在请罪,可说是请罪,他们都能听出来,这是在说您是皇帝,下令屠岛是错误的,无论是否是您私下下的令,都只能是许本自作主张,贪图军功。名为请罪,实为劝谏。】
老六差点没忍住笑,肘了肘鲁王,“这汪洪定然要下台,老九这不在意的眼神,分明就是想刀人。”
【只见上首的帝王面对左相的请罪沉默不语,只继续看着下面的朝臣,继左相后,又一个个的朝臣站了出来,劝谏皇帝。】
天幕下的汪洪却闭上了眼,旁观者清,他“死期”不远了。
【天幕画面中,尚且年轻的帝王轻轻颔首,笑了出来,眼睛的弧度却是向下,毫无感情,“众卿言之……有理。”
就在诸位大人要开口言陛下圣明之际,帝王毫不停歇继续下一句:“只是,朕有一惑,还望丞相为朕解疑。”
“为君解疑,臣之本分。”左相拱手应答,旁边的右相抬了抬眼皮,不语。
“朕一问:谋反何罪?”】
不仅是天幕中的诸位大臣精神一震,天幕下的的君臣同样打起了精神,他们无比默契地意识到,天子,要来真的了。
【左相虽有所不安,却仍答道:“十恶不赦之大罪,诛九族。”
帝王复问:“冒犯天子何罪?”
“罪同谋逆。”
“杀人放火者可该处斩?”
“该。”
“截杀妇孺者可该处斩?”
“该。”
“九世之仇犹可报乎?”
左相抬眸,却与帝王四目相对,左相明知是坑,可细究前几问,终究还是答道,“……可。”
天子自高台起身,拾级而下,不急不缓却暗含杀气道:“倭国,不过一偏远小岛,天朝番邦,隋时,却自称天子递交国书,此乃谋逆一罪。
唐朝时,遣使团来华学习,文化,利益,技术,我天朝包容万物,以礼相待,施以教化,遣唐使得以满载而归。”
“请问诸位,倭国后续是如何做的呢?”
百官默然,右相林朗站出,拱手道:“番邦小国,不尊教化,不敬上国,以怨报德,于沿海一带,作恶多年,人命滔天,更称皇形同谋逆,如此罪恶滔天之小国,自当灭国,以报我天朝累世之仇,以显我天朝之威!”
帝王扶起右相,转头含笑对左相问道,“左相,朕下令屠岛,卿以为如何啊?”】
文臣眼观鼻鼻观心默然不语,部分武将交头接耳,“这倭国当真如此不要脸?”
“那群装清高的都反驳不了,说明殿下说得是真的,这倭国分明蓄谋已久,要我说,殿下灭国灭得对,这种国家,教化?嗤,真教化好了,反过来祸害无穷才是真的!”
【左相一时无言,又有一御史出面,“陛下,纵然倭国狼子野心,也是其国君之过,百姓何辜。”】
此言一出,天幕内外所有人脸色骤变。
【“何辜?好一个百姓何辜!倭国的百姓无辜,我大梁的百姓就不无辜?他倭国沾了我中华多少百姓的鲜血?谁人无辜?你告诉朕,倭国无辜的百姓,还有活着的吗?啊?!早死了!”
帝王一改之前的假面,杀气四溢,“好一个为民做主的好官,原来是为他国之民做主!来人,给朕剥去他的官帽,脱下他的官服,贬为庶人,五代以内不许入仕!”
群臣跪地,请陛下息怒。
“息怒?”帝王重新坐回龙椅,脸上已经恢复了似笑非笑的冷静,“朕没什么可怒的,你们什么样子,朕不是早就知道了吗?”
“将今天朝堂诸位大臣的对话,都传给各地的百姓听听,尤其是沿海的百姓,这名声不名声的,你们说了不算,百姓说了才算。”
在一众大臣的惊愕中,帝王慢悠悠拨弄着腰间的私印,“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若屠杀倭国有罪,朕这个天子,一人担着。”
“许将军攻克倭国,为我中华累世之仇复仇有功,加封——武定侯,回京后受封。”
“诸位卿家,可还有谏言?”
群臣未有谏言,只道:“陛下圣明。”】
天幕的历史影响画面结束,天幕下,却彻底沸腾了起来。
第10章 武定侯(完)
【天幕的背景就此固定,虚化的背景左右分明,一明一暗,明的是百姓的欢腾大梁的繁盛,暗的是倭岛的昏暗与寂灭,年轻的将军站在昏暗交叠的中轴线上,矗立的宝剑鲜血犹腥……】
“这就是……武定侯?”
“不愧是灭国将领,看着就凶残!”
“我不好奇武定侯,一个小岛上的人,还能多过武安君坑的人数不成?我只好奇,真有皇帝不让武将背锅担责的吗?”
“反正史书上不是这样写的。”
“不怪武定侯把天子比作太阳,这谁忍得住不追随啊……”
姜衡呼吸都重了几分,“父皇,我要他!”姓名+脸,还能找不出不成?
鸿威镖局:
“这脸,就是少当家吧?”
许当家和少当家许本本人同样震惊,若说之前还能想着同名同姓……
武定侯竟真是我自己?
【灭倭一战,是分析弘德一朝不可避免的一战,也是鹤仙唯一下令屠国的一战,但绝对不是鹤仙为了所谓给左相一系下马威而轻易下令屠杀的一战,灭倭,是纯粹的深思熟虑后的利益使然。】
【经此一战,鹤仙有了一支完全忠诚于自己的,战功显赫的军队,君权即军权,再没人能阻挡鹤仙的步伐。
同时,早朝的对峙,君主亲自为将军作保,替将军担责,没有武将能拒绝这样的君王,哪怕不是武将,也无法拒绝这样一个能稳定后方的君主,此为收心。】
【其次,“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是公羊学说的内容,鹤仙当众以此为由质问丞相,也预示着当朝风向的转变,儒学岂是如此不便之物?有心的,便该主动为君主分忧,以谋君主开拓之心了。朝堂的风向,定了。
不仅如此,周边的小国,有倭国的后果在这儿,杀鸡儆猴,既能起到威慑作用,也能在大胜周边小国而不屠戮,反施以仁德后,彰显大国容量,更快臣服。】
合着……圣天子的仁德,是这样来的?
小国:我们虽然灭国了,但人还好好的啊!你看看那个倭国,嗨呀!臣服好,中原王朝心里有我们的!
倭国:*****
【最后,灭倭,巨大的银山自然归属大梁,在银山的基础之上,圣明的陛下足以提早大施拳脚,兴国水利等基建也早早有了保底,更是在之后一步步为确定以中原王朝白银本位的全球贸易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等等?君臣同时恶狼环顾,盯紧天幕:
“银山?”
“没错,银山!你看天幕上的图!真的!”
“陛下!臣请发兵倭国!”
白银,能滋生梁军!
【我们不得不怀疑,鹤仙是否早就知晓倭国之上有银山,不然何至于拿倭国开炮?明明李国更近,也更方便,需要花的军费也更少,不至于和郑尚书这个貔貅死磕那么久,甚至下令屠国后,偏生留了几万人做苦力挖山做工搞基建,真真是用人用到了极致。】
【结合鹤仙早年就遣人四处游历勘测地形的经历,这一可能性甚至很大,虽然鹤仙日记中也没写,但,很合理。】
【不过不管为何,弘德一朝,除了倭国外,鹤仙对周边小国,也的确至始至终,都存以包容,教化的心态,甚至专门设立官职,派遣先生前往草原区域施以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