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剧透我是太宗(26)

2025-09-28 评论

  “天幕中,太孙与晋王,把朝臣当做拉拢的对象,可宁王,却是为君的思维,君为臣纲,没有君来附和臣子的道理。臣子不得用,便换一批臣子。”

  “父亲的意思是,天幕中,宁王殿下是真的看不惯整个朝堂?而不是因为贤王之名,在陛下面前自保?”

  秦国公笑了笑,“自保?自保不需要做到如此地步,也不需要上门赴宴,这是宁王和陛下,父子俩在过招呢。”宁王的对手哪里是太孙和晋王,分明是陛下,父子俩一边交手一边整肃朝堂呢。

  而赴宴,若没猜错,便是宁王已做好准备,正式收拢人手了。

  【在这样的朝堂风气中,鹤仙悄无声息地扩大着自己的势力,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且这种情况下,还能与宁王相处和谐的朝臣,不是有理想的,就是敢赌博的,或者真正清正的,没有谁是能力差的,浑水摸鱼的。】

  除了一些本就高冷的老大人,其余官员哪怕装,也得热情面对宁王,这种环境中,谁还能分清,谁是真心对宁王,谁是假意对宁王啊?我说我不得已对宁王笑脸相迎,你能不信吗?

  晋王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用一种头一次认识姜衡的目光看向他,“太子当真……深谋远虑。”谁能防得住你啊!

  【那太孙和晋王此时在干什么呢?】

  【太孙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仁善,在士人中传播礼贤下士的美名,在感谢宁王九叔送来的‘助力’,晋王心里憋了口气,又不能真的跑去宁王府揍人,便一边去找成国公府晦气,一边去宫里让亲爹给宁王再送几个媳妇,嗯……此时的夺嫡兄弟组,不得不说,有些抽象。】

  成国公一家子真的无语住了,太孙好歹在认真夺嫡,晋王这是认真的吗?就不怕皇帝真送了,宁王真接了,膝下真有孩子了,弥补了宁王的一部分短板吗?晋王就这么信任宁王修仙?

  元泰帝也无语住了,晋王……可能真的只适合在战场上拼搏吧。

  真正感觉受到攻击的,反而是所有人都觉得无伤的姜衡,“不是四哥,你这也太狠了吧?老天官人老成精,怎么可能看不出你是无辜的,我也没多坑你啊!”

  “这是重点吗?重点是你让哥哥我丢脸了啊!”晋王拍着扶手,严肃反驳姜衡的反驳。

  “那你找我啊,往我后院塞人算怎么回事儿啊!我是修道之人啊!你这不是欺负人好人家的姑娘吗?”

  自诩不欺负弱者的晋王老脸一红,“我这,我这……我怎么知道天幕中的我怎么想的?!”

  看着兄弟俩在这儿激情对喷,姜家其他人纷纷无语了,得,尿一壶去了。

  【什么时候夺嫡的火力开始加大了呢?】

  【元泰廿三年至廿四年,东宫崇文馆内的,太孙广邀的名士文人,先后完成对《乐经》《礼记》《春秋》的重新注解,编纂农书《农桑志》。太孙在士人中的名望,一时风头无两,元泰帝顺势,让太孙主持元泰廿六年的会试。】

  “《农桑志》?农书?怎么不说这谁写的?这天幕不该偏题的时候乱偏题,该发散思维的时候又不动了!”姜衡对六经相关内容的注解并不关心,但农书,这个不能不关心啊。

  可惜,天幕提了,但还不如不提。

  【顺势一说,《农桑志》严格来说算不上太孙功绩,因为此时的《农桑志》是技术人才被要求按着所谓“标准”格式填出来的图名的。】

  众人:?

  【而晋王已经拉拢了周王,以及外家同为勋贵出身,排行十二的陈王,在军中甚是有名望,六部之中,执掌兵部。但太孙主持科举,无疑是让太孙的储君之位更加稳固,由此,两派之间的政斗愈发的火热,你参我我参你,党同伐异,一不小心就牵连一大片,至于为何不找鹤仙的麻烦,嗯……】

  【这么说吧,自天官宴后,满朝都是宁王党,满朝都是反宁党,要参宁王一派的人,参谁啊?明面上就一个林朗,还根本找不出毛病,要是强行塞罪证,别忘了宁王在哪个部门:)

  且这些年,宁王的春和戏社办得如火如荼,新出了不少为民做主的青天主题戏及元泰帝拨乱反正,重整河山的政治曲目,朝臣再不满宁王,耐不住宁王金身厚啊!

  便是太孙和晋王,在他们看来,宁王走的也不是夺嫡的路子,根本就是理想主义者的天生纯臣嘛!若他们是皇帝,还不得狠狠疼爱这样的臣子?

  可惜他们还不是皇帝,也并不知道元泰帝对待鹤仙,是又爱又恨,父子俩在梁实录中的记载中,光是争吵对峙的情况,就有三十余次,这还不算私下见面,关于父子俩的对抗路,之后会在父子篇中详细说明。】

  【说回夺嫡的情况,这样的争斗,在元泰廿六年的科举中,达到了顶峰——科举泄题。】

 

 

第19章 凭什么后来者居上

  【元泰廿六年的会试,由太孙姜襄主持,然,一名学子将答卷当做了状纸,状告浙江省主考官余重廷受财枉法,泄露考题。】

  “这哪里是针对余重廷,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晋王发出疑问:“我做的?”

  “四哥你都不怀疑一下,余重廷或许并不冤枉吗?”姜衡有些绷不住了,四哥怎么比我还不信任你自己?诬陷的作风,老实说,不太像晋王的手笔。

  晋王一脸为难纠结,“天幕都说了夺嫡争斗,这不明摆着说跟我有关吗?”

  【会试的答卷有严格的保存要求,阅卷官员也不止一个,就是誊卷,也有严谨的流程,这张答卷,根本隐藏不了,瞒不住。】

  【答卷上说主考官明确收受的贿赂,有虞家送的《洛神赋图》,沈家送的《中秋帖》,《伯远帖》皆是传世的名作,而这次浙江乡试,虞家,沈家相关的学子上榜数量可谓一骑绝尘……】

  【重点来了,前段时间,太孙生辰,进献的礼物中,恰好有一副《中秋帖》,太孙得之大喜,专门在东宫邀名士共赏这幅名家真迹。你说说,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儿呢?】

  【这事儿一出,太孙倒也机灵,反应过来这是针对自己的,主动申请避嫌,请求元泰帝彻查,还天下学子一个公道,相较于太孙的‘稳重’,晋王一系的咄咄逼人,就显得有些急切了。】

  【最后查下来,太孙倒是没有主动牵扯其中,余重廷也真的收受贿赂泄题了,太孙爱书画,他便想法设法找名家真迹,真的是太想进步了!】

  安王府姜襄彻底松了口气,失察之罪,总比渎职徇私好,至于这个余重廷,还是别想着进步了。

  【但乡试出结果后,浙江是有学子反应问题的,而彻底压下这些情况的,明面上是余重廷压,实际却又晋王一系的插手,晋王生母姚贵妃娘家,便出身金陵。】

  姚贵妃有种刀子落地的感觉,跪地请罪,元泰帝叹了口气,拉起她,继续看着天幕,并未多言。

  晋王倒是低下了头,元泰帝对后宫把控严格,姚贵妃是没法操纵外面的局势的,只能是和他有关了。

  【浙江官场彻底换血,晋王表兄颖国公世子降等袭爵,是为谨乐侯,太孙闭门思过三月,罚俸一年。一通操作下来,晋王大出血,反而帮着太孙清理了糊涂虫,对太孙倒是有影响,但也在可控范围。】

  元泰帝看向姜衡:看见没有,这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具象化!

  姜衡:……

  【翻看梁史,在整个事件中,鹤仙就像隐形了一样,什么也没做,甚至在太孙和晋王争斗的这些年里,鹤仙都是这样,没有单独针对过某一个人,而是平等的针对每一个犯事儿的官员。

  可以说,元泰廿一年到廿八年,鹤仙将坐山观虎斗演绎到了极致,当晋王与太孙忙着夺嫡的时候,鹤仙早已和元泰帝对弈,他们根本不是一个赛道的。】

  【就科举舞弊事件,在下发对太孙与晋王的处置结果前,元泰实录有记载,元泰帝曾召见宁王谈话,具体谈了什么,元泰实录没写,太宗日记和大梁故事里倒是有提及,内容略有不同,但大差不大。】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织鹊 宫廷侯爵 爽文 直播 朝堂 剧透 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