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剧透我是太宗(57)

2025-09-28 评论

  而他们的本家,各个皆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此刻,族人们却有些上火了。

  脱离了本地,那可是一切都要重来,底蕴,有地盘的情况下,底蕴才有用。

  这可比元泰帝让他们的小辈去贫困区域当官扶贫困难多了!

  “当年汉武帝将豪强迁移至茂陵,如今……”

  如今的豪强当然比不上西汉时期的豪强,碰瓷都不够,但他们世家,哎!弘德帝未免太看得起他们了。

  而还没有科举的学子,许多都有些着急了,“完了呀,我算学差得要死,九章算术我都看不明白!”

  “得抓紧时间背书了,越早考上越安全,谁知道以后怎么变?”

  不少商人家庭则感觉迎来了希望,“算学,分科?谁有我们商人会算?”他们可是从小抱着算盘长大的!

  家里的孩子读书比不上旁人,但算学一定不能差,等以后改革了,自家孩子考上的概率岂不就大了?

  云南某地,周均在田坎上坐着歇息,观看天幕,看见农科,大笑出声,圣天子果真重视农桑!

  不过科举开设农科,在他看来效果不如在经业书院开设农学专业,因为农业,是要实践的。

  一个示意,周围便有同样农人打扮的绣衣卫上前,周均将他的观点一一说明,由绣衣卫传达。

  【弘德二十八年,由林朗提议,朝廷下令,保留秀才户内可以免役的权利,但针对免交公粮的特权,改为免除自己名下及父母名下的赋税,一旦发现帮忙挂名等行为,除去秀才功名。】

  “什么?”

  各地的士绅都急了,这可不单是针对秀才啊!

  而且,都开始对秀才下手了,那之后呢?

  “这怎么可以?穷秀才穷秀才,朝廷这是不让秀才活了啊!”

  关系到自己,分明是几十年后的事情,现在的秀才们却一个个都闹腾了起来,纷纷往县令,知府等府衙中去,准备发表自己的意见。

  元泰帝莫名有些欣慰,还是张弛有度的,没有一下子打死。

  其实说白了,穷秀才,那是对比举人,对比官老爷,对比富商,是秀才自己还要去交际,实际上,秀才的收入和补贴,对比普通人,也算得上富了。

  【未继续考取进士,也未担任官职的在乡举人,无论是否继续考取科举,五年一次复核考试,复核未通过,取消举人功名,降为秀才。】

  一众士绅,脸都绿了,这就是在明晃晃的针对他们。

  一些考上了举人就摆了的学子,更是天都塌了,就连姜衡师兄葛元龄都脑袋空白了一瞬,不过葛元龄想得开,也无意官场,几十年后的事儿,与他没有关系,就算提前几十年,大不了降为秀才,家里也亏待不了他。那叫一个摆得明目张胆,理直气壮。

  但靠着举人功名在本地只一味享受权力的,早已丢下书本的,就不一样了,这是要他们的命啊!

  朝堂的官员一个个脸色复杂,唯有一点相同,那就是庆幸,好在与自己无关,早上岸就是爽。

  偏偏,天幕还在继续:

  【除此以外:乞骸骨的官员可以回族地养老,但不得参与地方的团练,税收,司法等管理;

  若在朝期间有违法犯纪等行为,暴露后退休不享有豁免权,终身追责;

  退休官员去世,朝廷会派遣医师判定是否正常去世,并有专人查探退休前后家族土地是否无序扩张。】

  这下,官员也庆幸不起来了,怎么退休了还不能安稳了?

  您这是让那林朗把整个朝堂都给得罪了啊!难怪不能在朝堂待了。

  对士绅出手就罢了,他们这些京官日子也差不到哪儿去,不过是少亿些孝敬,可这终身追责,谁能保证自己庇护的人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且退休了,万一政敌诬陷岂不是麻烦?

  这样了,为了身后一个清名,谁还敢轻易保那些乡绅?士绅乡绅都少了靠山,更别说依附士绅的地主豪强了。

  但天下这么大,您一味压制士绅,地方治理得过来吗?

  【弘德十二年,林朗主持变法,最后君臣不得不停止变法,这样的变法失败情况下,林朗能继续一人之下,担任左相,一个是因为除了变法,其他官员找不出林朗的问题,另一个就是简在帝心,还在朝堂的官员心里有数,生怕把军权在握的鹤仙真的逼疯。】

  “不如说空了大半的朝堂让他们害怕了。”

  【弘德二十八年,林朗再次给了朝堂一个大大的惊喜。

  更让朝臣没想到的是,他们以为林朗这个时候应该与他们接招,但林朗不仅不接招,圣旨一发,林朗直接乞骸骨,表示我这个当丞相的,都不怕终身追责,你们怕什么?】

  【更绝的来了,鹤仙将这件事交给太子负责主持。】

  “啊?”

  老七赵王人都懵了啊,这操作也太……

  “你这,太子你这……”你这夺笋呐,你这不是故意欺负我儿子吗?

  姜衡就像是听不明白赵王的暗示,“咳咳,太子总是要历练的嘛。”

  元泰君臣齐齐唏嘘,立太子是为了平衡朝局,结果转头就在科举上搞事,就差明说不喜太子了。

  人家太子老实了十来年,转头又给太子扔一个烫手山芋,您这太宗的太子,也不太好当哈。

  楚王没忍住小声道:“二哥运气比桓侄儿好,废太子比废帝好听多了。”而且这太子当的,还不如二哥这个废太子呢。

  晋王咳咳两声,让老六注意些,让父皇和九弟听到了,都没好果子吃。

  他算是看明白了,怪不得父皇让九弟当太子呢,人俩才是一路的,他们这种实心眼的,还是不惹人嫌了。

  【鹤仙本就表达了对太子的不满,朝臣也知道当初立太子是不得已,心知这次太子要是办不好这事儿,鹤仙就能名正言顺废太子。

  怎么办呢?还能怎么办,出血支持太子扶持新政呗。

  毕竟在他们看来,熬吧,等太子继位,总会有好日子的。】

  “九弟在诛心上,向来不会让人失望,”安王对大儿子感慨道,“再给桓哥儿送点玩具过去吧,这孩子天幕中过得也不容易。”

  以前倒是误会这孩子了,虽然不算聪明,但也确实倒霉就是了。

  【朝臣忍着委屈在推行新政,而林朗在干嘛呢?鹤仙在皇宫里改造了一个道宫,让林朗和他一起修道,这是明面上。】

  明面上三个字,让元泰帝彻底放心了,还好,还好,他就说嘛,作为一个皇帝,弘德帝再沉迷修道,也不该忽视手中的权力才对。

  【实际上,林朗监察处理着军队后勤相关,负责军中与朝廷有交接的部分,严格把控军队没有外人插手。】

  这是吃了弘德十四年的亏,防着呢,所以……

  “弘德帝这是还没有放弃清丈土地。”

  不止朝臣看出来了,就连民间,也有聪明人看出来了。

  【而左相这个一人之下的空缺,鹤仙却并未将右相给升上来,而是直接提拔刑部尚书陈召棠为左相。】

  “陈召棠?”

  “陛下,殿下,如今官员与进士之中,未有此人。”人形数据老天官直接给答案道。

  在朝堂混了二十来年就到了刑部尚书的位置,左相的位置,是个能得弘德帝欢心的人才。

  且,以弘德帝将荀子拨给法家的动作来看,这个陈召棠,应该是法家在朝堂的代言人。

  【自陈召棠任左相,朝堂一改之前林朗在时的风气,变得严肃了起来。

  林朗能周旋在君主与朝臣之间,缓和君臣关系,端水下官,以温和的手段达成目的,陈召棠不同,严格践行着法不容情,朝堂氛围,变得有些紧绷了起来。】

  丞相的作用不就是平衡君主与臣子的矛盾吗?这个陈召棠显然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是……弘德帝有意为之。

  年轻的官员随着天幕的讲述,心情跟着起伏,跟着担心,老一辈的,早就从蛛丝马迹中,琢磨帝王的真正目的,这于他们而言,早已成习惯。

  【朝臣倒是有不堪忍受的,想找鹤仙诉苦,然后就被鹤仙抓进了道宫,被迫与鹤仙论道,待出了道宫,脑子里就只剩下要劝谏君主勤政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织鹊 宫廷侯爵 爽文 直播 朝堂 剧透 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