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剧透我是太宗(69)

2025-09-28 评论

  虽然中原也一样就是了。正所谓: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所以,如果要推广西域的棉种,光是种植区域扩大,是不行的,工具的改良,才是重中之重。

  棉布不同于丝绸,是为了给底层百姓保暖的,所以研究的进度,越快越好。

  西域的棉种,值得如此对待。

  “我明白了,就麻烦七嫂帮着写一道折子了。”

  温涵笑得更真诚了,哪里就用得着麻烦了,这是在给她机会表功呢。

  不过如温涵一开始所说,户部的赵王怕是不好歇着了,不仅是赵王和户部,工部,兵部都一个样。

  收回来大半的西域更多是军户在那边驻守屯田,和兵部分不开的,种植棉花,也离不开军户。

  至于户部,更不用说了,原本的草原人民,现在的大梁子民,光是户籍一道他们就轻松不了。

  以及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拨款。

  得知消息的赵王匆匆赶来,满脸兴奋,这可是白来的功绩!

  哎呀,九弟这婚指得妙啊!让老八当时还一脸看戏,嘿嘿,现在酸了吧?

  周王酸没酸先另说,晋王先挨了一顿批,数落张掖侯的折子也往西域发去了,驻守陕西的秦国公也没落着好。

  “就是当时不知道这玩意儿是什么?后来呢?驻守西域已经一年了,难道原本的夷人,一个都不在乎棉种?”

  “他们原先是夷民,现在也已经是大梁的子民,中洲迟早要一统,草原也早晚要归附。我们是汉人,但他们才几个人?草原才收复一半,你们都做不好接纳,以后呢?啊?全靠太子戳一下你们动一下?”

  “草原的归心,难道是靠兵刃一亮,嘴皮子一张就完了?”

  元泰帝发了大火。

  在元泰帝看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没发现棉花的失误问题了。

  而是从骨子里轻视漠视了归降的草原部落夷民,而这,与中州一统的国策,是相悖的,如果大梁的军队将士,一直是此等姿态,那不利于万民归心。

  草原的子民不是傻的,你面上的态度都不做好,如何让人家相信你,从而拱卫大梁的四方?

  连大梁四方的夷民都不能归心,又如何让远方的番邦相信大国的包容与气度?

  “还有你们!”

  元泰帝又指着文臣,“不是说着让外族也沐浴王化,学习中原文化吗?派去西域的臣子在那儿待了都快一年了,怎么也没传回来棉花的消息?是他们还不会中文吗?是他们还对我们防备心重吗?”

  “臣等有罪。”

  皇帝都气得骂人了,还狡辩啥呀,先认罪等皇帝消火了再说吧。

  “有罪,呵,认罪倒是快,法不责众嘛,朕还能全给你们贬了不成?一个个的,在朝堂之上,嘴皮子多利索啊,到了西域,就哑巴了?”

  等元泰帝骂得差不多了,姜衡这才适时站了出来,“父皇息怒,这棉种虽好,可棉籽不易脱落,手工繁琐,普通的百姓难以穿到棉衣,不主动提及,恐是怕再次白白做工,倒也在情理之中。”

  “而南方的棉种,也不普及,迁移过去的百姓,军户等也都是北方人,忽略掉了西域的花一样的棉种,也在情理之中。”

  “中原与草原,本就磕磕绊绊千年之久,双方之间本就有这血仇,仅一年,就要求双方和平融入,的确有些为难人了。”

  “朕看他们就是不用心!”

  “父皇此言差矣,西域寒凉困苦,将士们与先生们留在西域,何尝不是忠君报国,一腔热血?又岂会不用心?”

  说完,姜衡给了左相一个眼色。

  左相顺势道:“未能让两地百姓早日融合,是臣等之过,臣有一计,或可补救。”

  “说。”火发了,太子红脸唱了,他也该顺势冷静了。

  “回禀陛下,棉种不止西域才有,可唯有西域的棉种最佳,但原本西域的百姓却享受不到,不若工部早早改进机械,提高棉纺织效率,让西域百姓第一批穿上棉衣,从而真正打破双方的隔阂。”

  吃不饱穿不暖,读书又有什么用?

  读书太高级了,对西域底层百姓而言,也太快了,他们需要的第一步,是能安稳的生活下来。

  他们终于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元泰帝也终于放过了朝臣。

  下了朝,姜衡却没有回东宫,而是走到了左相身边,“丞相,孤还有一个想法。”

  “殿下您说。”

  “好事不能白做了不是?”

  聪明人不需要多说,左相一瞬间就明白了姜衡的未尽之言。

  草原的贵族多坏呀,草原的冬天可是能冻死人的,底层奴隶为其劳作一生,也穿不上一件自己做出来的棉衣,中原的王朝多好啊,让他们能避开寒冷的冬季,穿上暖和的冬衣……

  就问是不是事实吧!

  不仅要在西域传遍,还要往四周传,将大梁的仁德,实实在在的传扬出去。

  经济战要用,舆论战,也要用。

  引起这一系列事情的塔娜与乌日罕主仆二人,却对此还一无所知。

  但没多久,秦国公与张掖侯这对父子,先后收到了宫里传来的申斥。

  秦国公驻守陕西,这件事其实和他关系不大,但张掖侯驻守在西域,这么大的一个疏漏,他这个张掖侯的亲爹,又怎么能脱得了干系?

  农桑农桑,他们军户屯田,倒是只顾着田了。

  秦国公甚至亲自到了一趟张掖,“怎么一上任就这么大的疏漏?你别给告诉我军队里没一个人发现棉种。”

  那不现实。

  天山以南的西域回归之后,军户会屯田,可同时,这部分区域也不仅仅会有军户,总会有为了土地迁移到此地的百姓,虽然比不上中原,那也是土地。

  所以这片区域,也不仅是士兵,不止男子,怎么可能无一人发现棉花的用处。

  张掖侯也头疼,“我已经了解清楚了,不是没人发现棉种,但是大伙儿都忙着种地开荒。”

  没错,虽然这里原本是有主的地儿,但对于中原百姓而言,还是得重新开荒一次。

  “这棉种效果如何,百姓不清楚,但仅仅是脱籽,就太废时间和精力了,加之那些部分夷民对棉种有些抗拒,百姓就觉得,搞这棉种吃力不讨好,怕沾染晦气。”

  张掖侯没有深说的是,天幕之后,百姓的民心是稳了,但有时候,总会思维拐向奇奇怪怪的地方,让他们完全不信玄学,不可能的。

  秦国公听明白了,但,“那也是你这个做主将的失误。”

  “我知道,这么大的教训,足够让我清醒。”

  “那就好,只是你说部分夷民,还有部分呢?”

  “还有部分倒是不抗拒,与之相反,他们表面上抗拒,暗地里宣扬棉种不好,实则悄悄屯起来,自用保暖。”

  “所以,陛下没有骂错,你甚至没能让夷民开始信任大梁的百姓。”

  秦国公面不改色,直接作出决定,“朝廷有了计划,你好生办好,等戴罪立功后,请辞侯爵。”

  张掖侯没有反驳,也没有多问,“是,儿子明白。”

  令行禁止,秦国公能深得元泰帝信任,作为功勋之首,靠的绝非仅仅是军功。

  见次子脑子清醒,秦国公跟着巡视了一番军营,在结合朝廷的任务给次子梳理了一遍,便不再停留,连夜赶回了秦地。

  第二天,张掖侯便聚集了张掖之地的百姓,有迁移来的,有本地,还有军户,都聚在了一起。

  “诸位,今年初秋,原本部落的塔娜公主嫁给了赵王。”

  张掖侯语速说得很慢,自然是为了如今的南西域夷民能够理解,当然,翻译也必不可少,保证大家都能听懂。

  虽然,他们不明白这个将军突然说这些干嘛。

  “塔娜公主得沐汉家文化,回想部落中的同乡,心生怜悯,她告诉我们,西域生长出来的棉花,可以帮助百姓度过寒冷的冬季。”

  “棉花?就是那白色的?他们夷人不是嫌弃吗?”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织鹊 宫廷侯爵 爽文 直播 朝堂 剧透 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