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剧透我是太宗(79)

2025-09-28 评论

  “什么?”

  “爹,咱能说正事儿吗?我以后又不会动手了的。”所以给我讲用剑,意义不大啊,他又不需要上马拼杀。

  知道这是不想听唠叨的理由,但这理由倒也说得过去,元泰帝只能没尽兴的停下,“都在上面,你看吧,朕觉得,如果要出兵,那几个藩国也不是不能用。”

  因为天幕,已经确定泄露出去了。

  竟有人觉得倭岛有金山银山,千辛万苦偷渡了出去,以为他去了倭岛就能带回金银,结果呢?被抓了吧?为了活命,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人也没了。

  而倭岛反倒是有了准备,虽然觉得天方夜谭,但经过对大梁的观察,以及他们真的挖出了银山,不得不信。

  最终,拉着其他几个国家,以朝贡为名,企图在大梁境内窥探一两分真相。

  在他们看来,几个国家一起朝贡,哪怕是为了天朝上国的名头,大梁也不会为难使臣,毕竟中原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做的。

  至于未来的弘德帝,谁让他还不是皇帝呢,这差别可大了。

  看完这些认罪状纸,姜衡觉得自己血压隐隐有些往上升了,“该对外杀鸡儆猴了。”

  外泄的消息,绝对不止倭岛一个藩国知晓。

  所以,既然倭岛撞了上来,那就当这一只鸡吧。

  姜衡回到东宫的时候,天已经黑了,第二天一次接见了其余四国的使臣。

  安南看起来似乎不清楚内情,李庭荷这个王子还试图贿赂他这个太子,想要留在大梁学习中原文化。

  姜衡:……

  这家伙,不会就是天幕中的那个,他和老爹吵架的导火索李家人吧?

  别人巴不得早点回去,你这……

  “你真想留在京城?”

  李庭荷眼巴巴点头,他回去虽然是个王子,继承权跟他没太大关系,但还是要被牵扯进王位旋涡,他在京城就不一样了,皇妃的侄儿,藩国的吉祥物,在哪儿能作威作福,他还不清楚吗?

  姜衡对付这种实心眼的,有点没法子,“长福,让人带他见父皇。”

  “这事儿孤不能做主,看父皇和你姑姑的态度。”

  在李庭荷看来,这不就是成了吗?她姑姑膝下无子,有他在京中,也有个亲人了不是?

  “诶!多谢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头疼。

  琉球的使臣无缝衔接,容不得太子头疼,因为使臣开口就是:“因机缘巧合,救下海中漂泊之人,鄙国得闻天幕……”

  得,琉球也是个知道了天幕的。

  不过琉球不像倭岛一样被屠国了,人家就看得开,既然硬抗不过,那就选择大腿再抱稳一点。

  并表示倭岛不服管教,犯上作乱,若大梁要教训子国,琉球愿出兵相助,也算为上国尽一份心意。

  屠国的锅,我们琉球不介意可以背一背,只要大梁带他们玩儿。

  毕竟,天下的局势,要彻底变了。

  而大梁,是最大的国体。

  相较于琉球的“预言家”,高丽就一无所知了,毕竟,千辛万苦偷渡出去,往高丽跑,图什么?

  高丽的想法就很简单,上国不要误会了他们就行。

  至于最后见的南吴使臣,竟直接献上了一张战船的图纸。

  姜衡拿着图纸,挑眉看着使臣,使臣道:“吴地虽有不少汉人,却也还有不少原住居民,南部也还有相邻的小岛,等待这中原文化的引导。”

  老吴王当初逃到一座岛屿上,虽仗着残兵收复了一些势力,可政权一直没有稳固,老吴王当初又受了伤,加之水土不服,不到一年就没了。

  新吴王一上台,就面临旧部老臣的压力,底下弟弟们的虎视眈眈,原著居民的不通教化,除了一个自封的吴王,还真没怎么过上好日子。

  两年前倭人找到他们,要与他们合作,他们也顺势借助了不少倭人的助力,但至于信了倭人的话?

  他们还不至于糊涂到分不清内外之别。

  而现在,他们也借此,顺势低头,献上图纸,以求庇护。

  倭人,倭岛,就是他们的投名状。

  老吴王都已经死了,现在的吴王是新吴王不是吗?

  姜衡的确想灭倭,但时间上,现在却不是最妙的时间。

  若要出兵攻打倭岛,以五六月借助风向驶向倭岛是最佳的,其他时间,其实也不是不可以,毕竟还能借高丽的位置做踏板。

  只是,倭寇既然有所准备,那他们海上行军的动作,也必然被发觉。

  所以,既然如此,那与其临时决定出兵,不如好生备军,堂堂正正展示大梁王朝的实力。

  “出兵是要出的。”

  太子给了南吴一个准确的信号,“却不是现在,你们也时刻准备着吧,倭寇无人性,指不定就乱来。”

  这就是说,要出兵会通知他们一起了。

  这还没完,太子又将其他几个使臣给叫了回来,还召了右相,户部尚书,邓国公主,鸿胪寺卿。

  “之前,宋卿希望我朝派遣人力,教化吴地夷人,孤觉得,这确实是我们这个宗主国应尽之责。所以孤想着,是否在吴地,增设一驻使馆,不干涉各国的内政,只是让派遣过去的官员,有个官方办公场所,也让其他国家,知道吴地受我们庇护,就近处理一些疑难杂症,让在外地的汉人有个安心之地,同时辅助两国与各国之间的航海贸易,不知各位觉得,如何呀?”

 

 

第48章 东宁郡王

  “不知我琉球可有幸,得上国看重?”

  吴使宋鑫还没回答,琉球使臣何汇便抢先开口,太子既然问的是‘各位’,那就是意不在南吴一国。

  “上国知晓,我琉球分独岛与群岛,但有一事,贵国或许还并不知晓。那群倭寇,一直侵扰的便是我国群岛上的同胞,为此甚至想要分裂我等。若有上国驻使馆坐镇,我琉球上下,也可安心呐!”

  姜衡前世的印象中,隋朝之时,就有记录隋炀帝三次遣使“流求国”,学术界就其位置有所争议,但隋唐地图上,流求位置都是湾湾岛,包含了琉球群岛,即是泛称。

  元明时期文献就常称湾湾岛为小琉球了,群岛则是大琉球,明朝琉球成为藩属国,永乐年间后建立联系,才逐渐成为中原行政管辖范围。

  这一世则有所区别,如今琉球依旧是统称,而倭岛依旧野心勃勃,侵扰琉球群岛,现在已经有独岛和群岛之分,怕是再过些日子,就又要分大小琉球了,这可不妙。

  “这有何难,”对于琉球使臣这话,姜衡是疯了才会拒绝,“琉球与我福建本就一衣带水,更有遗民往来,要往深处来说,本就是一家人,如今有外人欺负了尔等,朝廷又怎能置之不理?”

  既然琉球现在主动要求驻使,那对琉球的态度自然不能与对外藩一样,要有所区别,就看琉球使臣是什么反应了,是觉得中原越线了,要慢慢来,还是直接接受呢?

  一家人……

  琉球使臣当然听懂了含义,当即表示,“太子殿下,我等子民,终于有家了!”

  当臣子的,在哪儿当不是当,反正王上说了,只要他还是王上就行。

  故而,使臣继续感动并暗示道,“太子殿下容禀,我王感念中原许久,只是倭岛在侧,不敢轻易脱身,如今有朝廷相助,我王亦渴望回到中原呐。”

  诶?这就是意外之喜了。

  “游子归降,岂有阻拦之理?既如此,孤做主,封琉球国王为东宁郡王,为其在京中建造王府,只是琉球事未了,还需其坐镇,若郡王感到辛劳,朝廷可派人相助。”

  何汇眼睛一亮,朝廷可太有分寸了,言下之意,琉球事情了了(倭岛不足为惧了),东宁郡王入京养老,其子嗣是留在琉球管辖琉球,还是跟着入京享福,都看他们自己。

  “臣代郡王,多谢朝廷恩典!”

  使臣与太子,一番你侬我侬之后,何汇这才起身,满脸笑意对几位同行抱拳,“一时激动,让诸位见笑了。”

  “于贵地而言,这是好事。”宋鑫也恭喜道。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织鹊 宫廷侯爵 爽文 直播 朝堂 剧透 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