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事?
而后他看见,元泰帝对台下的舞姬等人挥了挥手,丝竹管弦之音就此停下,宫人开始奉上更多酒水茶点等消遣用的零嘴,并无需多言,便默契的给老大人们,皇子们,和给他们,挪动桌椅,都朝着一个方向。
吴使:???
然后他听见,大梁的晋王说:“还好上次宫宴有经验。”这次调整就很快了。
吴使:你们在干什么说什么啊?能不能不要当谜语人啊!你们这样突然看着天空,又做些奇怪的举动,很令人其鸡皮疙瘩的!天上明明什么都没有!
总不至于,大梁人能如此默契的整蛊他们吧?
大梁最顶尖的一批人,整蛊他们?也不合理呀!
可若不是,那这一切,似乎太过诡异了。
不,还有一个异类。
只见琉球的使臣难得失了稳重,像猹一样往四周看,往天上看,分明什么异常也没看到,但就是突然激动了起来,亮闪闪看着大梁皇帝,“陛下,请问这是天幕出现了吗?”
天幕?什么玩意儿?
伸长脖子四下张望的李庭荷:“什么天幕,我怎么没看到?”
茫然四顾同样有点慌的金磊顺:“我也没看到……”
袁尚书笑着给使臣解释道:“上天庆贺我大梁诞生圣君,故降下天幕,以预测祸福,知吉凶。”
“那为何,我们不能看到?”李庭荷有话直问。
回答的却是哈哈笑的慎侯,“这天幕只认单一大梁户籍的子民,本侯归顺后马上就能看到了!”
慎侯的话说得固然让大梁君臣可心,但也不能一直这样说,袁尚书接过话头,道:“诸位莫急,我大梁并无什么不敢示人的,会有宫人在诸位旁边,为诸位翻译天幕的内容,若是感到不便,也可回驿站,差遣侍从翻译。”
“宫宴既未结束,我等又何能提前离席?”
吴使这次率先表态,其余人也表示,虽然听不到看不到第一手天幕,但还是要待在这儿。
吴使哪里还反应不过来,倭岛与琉球这次的异常,绝对与这个莫名其妙的天幕有关!
所有人都能看到,就他们看不到,哪怕宫人好吃好喝伺候着他们,可这种被隔绝在外的感觉,太糟糕了。
可回驿站固然没有这么糟糕,但也会错过大梁君臣的第一反应。
吴使则干坐在椅子上,心中百转千回,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怎么从前中原就没这什么天幕?在大梁的时候就有了?
当真不是在框他们吗?
简直……如坐针毡。
若真有这什么天幕,那……他们还要在海上漂泊吗?
安南与高丽两方面色一白,他们是不是该马上答应那什么驻使馆?中原竟有天赐!
琉球使臣却是一急,“可是陛下,我琉球不是已经归属中原?”怎么他还是看不到?
“咳咳,应当是国书还未抵达,行政归属权等还未敲定,只要国书一定,东宁省所有百姓,都能看到天幕。”
“这……”倭岛怎么就那么可恶!若非倭岛,他们流程早就办好了!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呀,连着说了好几期正经的内容了,咱们这一期就来放松放松。】
这话一出,民间顿时就兴奋起来了,又嗅到吃瓜的味道了!
官职低一点的,没有参与宫宴的官员们一个个也兴奋了。
“在家好,在家妙。”在家可以看上司的乐子,嘿!
天幕以来,被提及最多的,无可置疑的主人公——姜衡,抹了一把脸,不用想就知道,娱乐性质的,他逃不了被扒。
上次是知晓了造谣的根子在自己,这一次呢?不会是野史吧?
外藩使臣看不到天幕,只能看在场的众人,然后发现他们神色很是凝重,也不禁跟着提起了心,咋回事啊?
翻译呢?快总结告诉我啊!
【这一期,我们来讲讲,弘德朝的名人榜。我们先从著名的背锅之王,楚王姜徵说起,因为由他,可以串联起好几位知名人物。】
第49章 第十期视频
【楚王姜徵,元泰帝第六子,元后一脉幼子,身份之贵重,肉眼可见。
哪怕是在鹤仙登基以后,生活质量也并没有减弱,甚至到了御史多次参奏楚王奢靡,铺张浪费的程度。
鹤仙见状,也只能一边压下御史的折子,一边口头申斥楚王几句,让楚王收敛一点,但楚王仍旧半点不改。
在太宗日记出土前,楚王在大众眼里的形象,就是鹤仙为塑造兄弟之情,善待元后一脉,推出来的政治吉祥物。】
楚王呵呵笑了,他在父皇当皇帝的时候都不敢奢侈到惹怒那群御史,等他同父异母的弟弟上位了,他反倒敢了?
满朝公卿看向太子,太子殿下,您做什么奢侈到被劝谏的地步了?您跟谁学坏了?
元泰帝也盯着他,这么有钱?
“我肯定没动国库的钱……”姜衡理直气壮地小声反驳,要是动了国库的钱,他可护不住楚王。
楚王:确定是护我?
宫人对使臣翻译道:“天幕上说,弘德帝对待兄长楚王很好,兄弟二人齐心协力,建设大梁,虽有官员不合时宜阻止,但感情依旧。”
“弘德帝?”
“就是太子殿下以后的年号为弘德,为区分,故称未来的太子殿下为弘德帝。”
使团众人恍然大悟,怪不得楚王看着面色不好,原来是被臣子为难了。
吴使宋鑫看着空荡荡的天空,老天爷认证的未来皇帝啊,怪不得,怪不得大梁这位太子权势似乎大得离谱,还能越过元泰帝发号施令,原来是太子有天眷啊。
安王府的老二笑着道:“大众眼里的形象,也就是说这背锅背得也不怎么牢固嘛,权儿,你猜猜,是为什么?”
安王世子哪里还有什么乐子人心态,一下就回归了考试状态,“莫非是史官记录泄露了?”
【楚王冤呐!】
【在楚王姜徵以前,提到楚王的第一反应,是我蛮夷也,但在姜徵以后,提到楚王,那就是:我锅王矣!】
“话不能这么说,”姜衡为自己辩驳,“六哥难道会一点不享受吗?”先不管背了奢侈的哪些锅,楚王不享受,能背锅吗?
晋王点头,“有道理,说不准六弟的生活比我们都好得多。”
楚王:……
使臣觉得哪儿不对。
宫人道:“天幕中弘德帝让楚王殿下对自己好一点,不能真的一点也不享受。”
【那楚王,究竟背了哪些锅呢?我们挑几个经典的来说一说。】
楚王无声呵呵,还几个经典的,老九还真是逮着他一个人背锅是吧?
【其实在太宗日记出土前,我们会发现,史书上,关于楚王背锅,就已经有端倪了,那些臣子也不是真的眼瞎,为何这么说呢?】
在场的史官默默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姜衡啧了一声,却也没打算对史官怎样,臣子们对史官如实记录表示敬佩。
【梁实录中记载,弘德帝生活简朴,龙袍复穿,日常衣物也以素雅简单为主,经常换洗,还不好熏香等繁杂之举。】
这个能照常翻译,宫人们不需要中译中,外藩使团此时再看太子身上的常服,相比其他亲王,果真没那么多的刺绣和花纹。
楚王翻了个白眼,那是外袍!没那么多花纹是他的审美!你但凡让他脱了外衫看看他的贴身衣物!
【古代的龙袍因工艺限制,是不能水洗的,修补成本也很高,若脏污了,一般都是局部清洁,或者直接换。
应该说,直接换才是常态,鹤仙能一件龙袍穿两次,对比起来,那就真的是节俭了。】
宫人:解释龙袍工艺,衬托弘德帝的节俭。
使臣们:记下得天眷的皇帝是什么样的,回去以此为蓝本劝谏王上。
【常服的清洗难度不像龙袍,但是古代的染色,固色不比现在,多洗几次是会褪色的,这对于王公贵族而言是丢脸的,鹤仙却不在乎这些,所以完全值得史官专门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