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剧透我是太宗(84)

2025-09-28 评论

  手一冷,肚子一饿,还不是马上就哼哧哼哧给鹤仙烤火备吃食了,哎,你们这些恋王脑,没得救。

  也就运气好碰到鹤仙,顶多卡一下官职,却也多年丞相,左相右相,都是丞相嘛,还安稳退休了。

  或许是因为不是楚人的原因吧,楚地的恋王脑运气好像都不太好。】

  姜衡超绝轻松地坐在位置上,对嘛,他只是用零花钱想吃点好的嘛,哪里就罪大恶极了,分明是六哥不懂得收敛,才被人告了,惹了这么多事。

  也就得亏楚王听不到姜衡的心声了。

  【但曹严偏心是偏心,执拗也是真执拗,鹤仙都主动示弱了,曹严也自己给鹤仙找理由了,还是坚信人容易学坏,所以他仍然坚持要做这个“恶人”,根本不通融。】

  “好!忠臣!”

  元泰帝抚掌而叹,“你们啊,要多向曹御史学一学,怎么做一个谏臣!太子有这样的臣子,是大梁,也是这天下百姓的福气!”

  太子身边,缺的就是头铁的谏臣,总是顺着太子算怎么回事儿?

  【无奈,几天坚持下来,鹤仙只能认错,没收了楚王的暖房,表示将用这个暖房来培育改良农作物,用在公务之上,用火上,他也在研究其他取暖方式,争取降低成本,绝非单纯纵容楚王,曹御史这才收了手。】

  【而鹤仙这句话也绝非糊弄曹严,他真的有早早让工部研究如何提高开采煤矿的安全性与技术性。】

  【古代取暖的炭火,是以木炭为主,而不是煤炭。】

  “快记下来!”

  若是没感觉错,弘德帝定然又搞出了什么大动静。

  【煤矿的开采难度是很大的,在古代主要是浅层开采,且矿井工作,安全风险很高,容易中毒或者爆炸。】

  “何止是煤矿……”

  采矿,都是拿命去填的。

  天幕下安静了下来,就是之前跳脚着弘德帝与其他皇帝一样的百姓,也安静了下来。

  【而开采之后,煤矿也是率先供应官方,用于冶铁制盐等工业需求,想要私人家庭用煤来供应,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别提古代交通运输困难,“百里不贩樵”。

  且煤炭烟味大,没有木炭稳定无烟尘,所以,家庭用炭上,煤炭并不能成为主流。】

  【而在楚王的暖房培育中,鹤仙就提到了用煤,只不过被楚王给嘲笑且驳回去了,但鹤仙并没有放弃。】

  “现在这样,用煤炭的成本远高于用木炭的成本,你直接提,自然是个人都要笑你。”

  这话,也就元泰帝能说了,换做其他臣子,保不住就像极了在讽刺太子“何不食肉糜”了。

  姜衡无话可说,这确实涉及他知识盲区了。

  不过六哥连煤炭开采都懂,看来让六哥纯背锅,有点浪费了,反正现在自己天命加身,二哥一脉自己都能用,六哥还不能用?

  【也是因此,工部搞出来了蜂窝煤。】

  天幕放出来了蜂窝煤的照片。

  【相比之前的煤炭烤火,蜂窝煤燃烧时间更为持久且稳定,不容易出现局部过热或者说熄灭的情况,相较于煤炭煤球,煤灰也更少,更为省煤,部分功业用途上,也能够使用。】

  而蜂窝煤的制作方式,也并不困难。

  【在官方途径上,自然是可以推广的,用以提高效率,减轻用煤的成本,但却无法及时向民间推广,因为煤依旧开采困难,最根本的开采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谁说没用?煤用的途径更多了,需要用到木炭的时候就更少,到民间,木炭就会更足,价格就会更低,岂有无用之说?”

  傅尚书与郑无疾交头接耳,俨然已经达成了某些共识。

  【但蜂窝煤的出现,到底是刺激了采煤工艺的进一步发展。

  也在两百多年后的小冰河严重时期,增产的作物,蜂窝煤的保暖,给诸多百姓续了命,也给大梁续了命。】

  宫人:!

  “殿下得天所授,随便玩儿一点东西都能给大梁延长国运!”

  使团:??

  这该死的,被动被霸凌的感觉,太心痒痒,太难受了!

  何汇:大梁稳固,琉球也稳了,只是老天就不能通融通融,让他们也能看到天幕吗?

  元泰帝则是抓住了关键词:“什么小冰河严重时期?”

  左相同样早就抓住了重点,提前思索了一番,现在元泰帝一问,自然能马上回答,“既是‘期’,自然有其规律,周期。冰河,想来与气候,降水,河流等或许都有关联,可令钦天监针对性整理历史上的气候数据,以统计规律。”

  元泰帝觉得很有道理,言之有物,“那就交给钦天监监正负责此事。”

  东宫的万斐等人突然觉得肩膀轻了不少,舆论压力,突然就小了,“继续吧,虽然弘德帝自己挽回来了,我们该做的还是做。”

  “殿下还是人,是人就有私心,也趁此次天幕,彻底将殿下从半空中拉下来。”

  只是怎么拉,得他们来控制,不能被有心人引导。

  其他人自然是表示赞同,上次天幕后,殿下就已经让他们止一止舆论了,但效果并不太好,反倒被一些百姓觉得大梁周报里混入了奸臣,要害太子殿下,他们实在是没招了。

  这次的天幕,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说真的,要不是知道太子殿下的良苦用心,他们也要觉得太子就是仙君转世了,这气运,谁能不说一句天命?

  【就是在当时,也因蜂窝煤的出现,言官们一改之前的态度,开始称赞陛下深谋远虑,忧国忧民。】

  【也是在这次以后,鹤仙依旧每日荤素结合,朝臣都知晓弘德帝心里有数,不是真的乱来,那就够了。

  当然,每年一到冬季,该弹劾楚王奢侈浪费,还是弹劾。

  用曹御史的话来说,那是弹劾楚王吗?那是提醒君父行事有度!

  这叫什么?苦一苦御史,骂名楚王来担?】

  楚王:……

  你们这群弘德一朝的君臣真是太过分了!这是欺负老实人呐!

  元泰帝愉悦地饮了口茶,对比起来,他这个亲爹,只是让老六背一下小九修道的锅,可太仁慈了。而且现在,貌似也用不着老六背锅修仙了。

  【但这并不代表,曹严就不盯着鹤仙劝谏了。】

  姜衡:啊?还来?

  【第二次曹严的严肃劝谏,是在弘德十二年的变法上,曹严这个帝党,劝谏弘德帝这一刀太重了,但是大家都知道结果,谁也无法劝住兵权在手的弘德帝,弘德帝觉得时间已经合适了,不能再拖了。

  随后,江南赋税收不上,江南考生罢考。

  如此情况下,百官更是纷纷跪劝,鹤仙干脆罢朝,眼不见心不烦,就在此时,曹严私下求见。】

  “又是私下?”

  “好歹是君上的心腹,私德方面可以公开劝,头铁地劝,但在这种政治立场上,作为君上的心腹,公开劝谏要有度,决不能和寻常御史一样死谏,不给君上面子。”

  因为这是代表立场,作为帝党,私下怎么反对都好说,明面上,就必须得跟君上站在一边,不然君上要你干吗?

  官场上的学问,多着呢。

  一个把君父当朝骂得走人的御史,能做到右相位置上数年,最后还升了左相,君父还能让其放心教导弟子,这样的人,会是不懂变通的吗?怎么可能。

  蒯谌唏嘘一声,“小扶光啊,这方面,你就比不得我~”

  小扶光一边做笔记,一边随口答道:“但是你没了,我权倾朝野。”

  蒯谌:……

  “哈哈哈哈哈吃了那么多次亏,你怎么还不长记性哈哈哈。”十岁的瑞王姜徹笑得伏在了桌上,尽情嘲笑在扶光面前装深沉失败的蒯谌。

  九岁的扶光稳住桌子,带着点心累,“看天幕吧……”

  【曹严为了什么来呢,还是为了劝谏鹤仙停一停变法,先安抚下来江南,鹤仙却道:再让他们继续做大,给后人留下一堆的烂摊子?开弓没有回头箭,勿要再劝。

  曹严于殿内跪请君父缓下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织鹊 宫廷侯爵 爽文 直播 朝堂 剧透 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