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香田园:农家有女桃花多_作者:陌上东篱(166)

2018-01-01 陌上东篱

  荷花发现桌子上有半个剩馒头,伸手捞了过来咬在嘴里,嘟嘟囔囔的说:“娘,看啥呢?我脸上长花了不成?”

  赵巧娘仔细看了荷花一遍,不禁有些丧气,荷花像自己,颧骨偏高,眉目有些太平淡。

  但是丧气归丧气,赵巧娘公孙家丈母娘的梦还没做完,她赶紧进屋拿了自己从前买的胭脂水粉,招呼荷花过来描眉画唇的。

  村子里的女人日常干活都不用这些,买了来也就逢年过节出去走亲戚的时候用用。

  荷花不知道她娘要做什么,便懒散散的坐着任她娘去弄,时不时撕一块馒头角往嘴里塞。

  化了妆,赵巧娘拿了一面镜子给荷花看,兴奋的说:“我就说嘛,我赵巧娘的女儿怎么会不好看?”

  荷花看了镜子里,也沾沾自喜的欣赏了一番,诧异问:“娘,今儿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是要去喝酒还是走亲戚呢?”

  赵巧娘瞧着荷花还在嚼馒头,一把打掉了她手里的馒头,嗔道:“啥都不是,是要给你说婆家!”

  荷花一呆,说婆家啊?听起来不错哦。

  今儿为了说婆家这件事,赵巧娘连中饭都没心思做,家里人只好一人一碗素面吃着。

  她在自个房里寻思着,如果真的跟海棠说的那样,她同公孙公子已经订了婚了,那么要是找媒婆去说,那位公子肯定不能轻易接受。最好的法子,还是只有一个——生米煮成熟饭!

  这个米要怎么煮,还真是煞费思量。

  她想起月底是下元节,汪镇上会有庙会,每年为了庆祝丰收,那庙会都特别热闹。南山村里只要走的动的,七八成都要去的。那海棠家里有两个小崽子,自然是要吵着去的,只要海棠去了,公孙公子能不去?到时候人多了,兴许就有机会了。

  海棠这头哪里知道那赵巧娘又在算计她呢。

  她祥云坊的桌椅都到了,那木匠工艺好,桌椅打得结实价钱也实在。新品一出便大受欢迎。

  日日店里是坐满了食客,便是那瓜子酥每日外带的也有许多。扩店之后,不过几日的进账就已经比得上从前半个月的进账了。

  李大爷在堂中负责招呼食客,桂花手巧安排在乔婶子身边帮忙做点心。冬梅主要负责收钱掌柜,海棠则负责各项的衔接工作,虽然已经有好几个人,还是一样忙的不得了。吉利得了空,也得过来帮忙。

  石榴在家中没事,便也跟着她娘到了祥云坊,有时帮忙擦擦桌子端端粥之类的工作。

  海棠估摸着看这情况得再招一两个人才够忙活。

  这日吉利过来看她,兴奋的说:“姐,我听同学说这个月底是下元节,镇上好大庙会的,灯火彻夜通明,咱们也去闹一闹好不好?”

  海棠一听也来了兴致,“你说的下元节庙会可是在晚上?”

  吉利点头:“从傍晚开始的。”

  “行!”海棠摸了摸吉利的头顶,“这些时候也忙的够了,祥云坊一般开到中午,咱们下午就去好好的耍一耍。”

  听得姐姐做了决定,吉利欢呼起来:“太好了!终于可以好好的玩玩了!”

  一般下元节因为在晚上进行,所以过去的话,村里的人都要提灯的。村里人都自己做灯,各式各样有趣的灯,海棠觉得稀奇好玩,家里几个人便回家之后都开始做灯了。

  赵巧娘打听到海棠家开始做灯了,心里便有底了。又跟张氏打听了,说斜对面公孙家也买了做灯的材料,更加确信公孙公子也要去。

  这下可好,她生米煮成熟饭的机会终于来了。

  第110章庙会

  下元节很快就到了,这个节日本是为了庆祝秋日丰收的节庆,所以尤其的隆重。

  汪镇附近有个社庙,这庙会就在社庙举行,每到这个时节,不管是村庄里的人还是镇上的人,或者买或者自制,都会提着各种各样的灯笼到社庙这边来参加庙会。

  庙会特别热闹,各种做小买卖的、唱戏的、玩杂耍的、演武的、说书的全都在这个时候聚聚一堂,十分有趣。

  海棠一家三人今儿直接从铺子里去庙会上,天色渐暗,每个人手里都提着一个灯笼。海棠手里提着一个金鱼灯笼,冬梅手里一个灯笼,而吉利手里则提着鹦鹉灯笼。这几个灯笼倒不是海棠做的,是吉利学着他的同学自个用竹篾编出来的。

  海棠就笑他了,别的不见他学了什么,玩耍的这一套倒是学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