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笑着招手,道:“阿七过来,咱们家炖了卤肉,你也来尝尝,好吃不好吃?”
阿七闻着香极了,勾的他馋虫都快出来了。冬梅拿了个碗,捡了一块鸡腿肉在碗里递给阿七。
“我就不客气了。”阿七搁进嘴里,还有些烫口,入口又咸又鲜,鸡腿肉十分的嫩滑入味,味道香极了。
他自己不会做卤味,往日里也只买过人家卖的卤味,哪里吃过这么新鲜又好吃的?他瞪大了眼睛赞道:“真的好吃诶!”
“阿七,你家里没有做这个吗?”冬梅好奇的问。
阿七摇头,挠挠脑袋说:“我不会做呢。”
海棠笑了笑:“没事,你家里人又不多,我多做一点,自然是够了。”
阿七大喜,连连道:“多谢海棠姐!”
冬梅拉拉阿七的袖子,戏谑的说:“都一家人了,你还客气什么?”
阿七点点头,瞧向海棠,海棠听了这话倒是不好意思起来。
她今日没瞧见公孙曜,因为按照南山村的规矩,出嫁前不兴见面的,老人说是怕见面多了不吉利。因为大婚在即,她也没好意思去找他。
“你家公子呢?”虽然没见面,心里却记挂着,见到阿七少不得要打听一下公孙曜在干嘛。
“还在药铺呢。这不,我要给他送饭去,现在饭都还没做呢。”
冬梅看看天,不由得急道:“你这小阿七,这都晌午了你还不做饭呢?若是等你做好了,送过去的时候不下午了?饿死你家公子了!饿死你家公子事小,饿死我家姐夫事儿大啊!”
阿七被她一番话说的直挠头,没话应她了。
海棠嗔道:“冬梅,你别为难阿七了。咱们家里饭做好了,正好新鲜的卤味,我配着白米饭,正好给他亲自送过去。隔壁乔婶子家里今日要上镇上去,已经叫了驴车,我正好顺路。”
阿七一听说海棠要亲自给公孙曜送饭,忙道:“这怎么好意思?”
冬梅笑嘻嘻的凑过脑袋:“阿七,你可不懂了,这叫做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阿七笑着不说话了。
海棠脸上一红,瞪了冬梅一眼,她一个大人,倒叫两个小孩子瞧了笑话。
“不跟你们说了!”海棠嗔道,说着便转身进屋里去拿食盒了。
冬梅对阿七吐吐舌头:“瞧,我姐都害臊了!”
海棠进屋瞧着锅子里还有热腾腾的米饭,便用食盒装了一大碗,新鲜的卤味备了一碗,怕他觉得味重,清炒的大白菜准备了一份,一起用食盒提着了。
这个天气天冷,她又在食盒的外头裹了一层毯子。
隔壁的乔刚刚吃完饭,因着她家过年拾掇的晚,这个时候还有许多年货没打,特意叫了村里有驴车的借了车子去镇上。
乔一听海棠要去镇子上,非常的高兴,拉着她上车,道:“有你同去,我也多个伴。”
石榴穿着一身簇新的碎花红袄子,歪着脑袋,好奇的望着海棠手里的食盒,“海棠姐,你那食盒里装的什么,好香啊!”
“一点饭菜,还有刚刚做出来的卤味。”海棠笑道。
外头的车夫喊道:“都坐好了吗?走啦!”
乔急忙叫道:“走吧走吧!”
她斜眼瞧着海棠手里的食盒,笑道:“你这包的严严实实的,应该不怕冷了。瞧着,公孙公子娶了你,也是个有福气的。”
乔问都不用问便知道她那食物是送给谁的,只因为她是过来人,瞧着海棠的神态,对那食盒的宝贝样子,便知道一定是送给公孙曜的。
海棠低了头,脸上微红。这真是,不叫别人知道的时候倒没什么,叫人知道了,谁见了都要打趣几句。
两人在车上闲话了几句,石榴只有六七岁,看着外头什么都新鲜,一下过去一只驴子,一下又扯到地里掠过的鸟雀,倒是一路上热闹不少。
驴车到底比步行快,不过半个多时辰就到了镇上。
到了镇子口两个人就分手了,乔母女俩要去集市,海棠要去药堂。
下车的位子距离仁生药堂并不远,一路上原本热闹的街面依旧熙熙攘攘,不过许多店铺都关了门上了锁,都回家过年去了。
海棠来到仁生堂前,只见人来人往一如平日般繁忙热闹。
那人坐在大夫的诊台后面,面前排了好几个人,虽然身在繁华之中,却依旧神态从容淡定,淡淡一笑仿若清风拂面般让人舒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