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娘子:捡个夫君生宝宝_作者:海盐(176)

2017-12-31 海盐

  镇上的还好些,除了要提防bào起伤人的流民们,倒是不用太担心猛shòu。

  赵二娘子这天就来找渠水了,目光中带着一些难以启齿:“渠水,我们家里就我和墩子、柱子三个人,连个壮劳力也没有,天天晚上都心惊胆战,咱的这个饭馆晚上总是空着,不知道能不让让我们娘三个在这里住一段时间?”

  她本是个要qiáng的人,这会儿对着一个小姑娘说着低声下气的话,她羞窘得连头也抬不起头来。

  渠水微微一怔后,就责怪自己的粗心,忙点头应了:“说起来我也正要跟你们商量呢,如今镇上流民多,说不得就会到饭馆里偷东西呢,咱们饭馆天天空着不住人也实在不放心,卢姐姐年纪轻,想必是不肯住到饭馆里来的,那就正好要麻烦你住过来了。”

  赵二娘子又岂不知这是渠水给她台阶下,当即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握着渠水的手,一个劲儿的点头,连连称好。

  ☆、第84章 相中了一个书生

  渠水这话,就是连租金也不肯拿了。

  真正的贵人遇不上,但渠水就是他们家的贵人啊!

  赵二娘子回去后就将墩子和柱子叫到身边,一字一字的嘱咐他们人要感恩,等长大后有能力了一定要报答刘家。

  她白天在镇上忙着,墩子和柱子总不好带去,还要劳烦渠水管两顿饭,所以她就早上出门前将一天的饭都做好,嘱咐墩子吃的话热热,又将门从外面反锁住,不许两个人出去。自从父亲去世后,墩子就一夜长大了,非常听话懂事,赵二娘子吩咐什么,他就照做,在家里乖乖的看着弟弟,再做家务。

  赵二娘子看着墩子安静的听她说话的模样,小脸瘦瘦的几乎没几两ròu,却又坚定得好像是个大人。在当娘的心里,孩子太懂事了并不是一件高兴的事,这说明父母无能,让孩子只能bī着自己长大。

  她的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将两个孩子死死抱在怀里,如果,如果孩子他爹在,她的墩子和柱子又如何会受这样的委屈!

  都是那该死的流民,将láng群引了来。

  第二天,将两个孩子一起带过去,还带去了一兜粗粮,又期期艾艾的对渠水说道:“渠水,你也别怪婶子较真,咱饭馆吃的伙食好,我带来的这点粗粮根本就不够,以后每个月我再给两个孩子jiāo多少伙食费。”

  渠水看了看她,便点头应了:“那也行。”

  加上小山,饭馆里一下子多了五个孩子,好像突然就热闹起来了。

  来到热闹的镇上,墩子似乎也更加开朗了一些,有时候会拽着柱子的手去外面溜达一圈,渠水对别人小气,但对孩子从来都是大方的,有时候会偷偷给墩子几个铜板,让他去给兄弟两个买点零嘴吃。

  乡下孩子都是懂事的,隔上几天能吃一块糖,心里就美滋滋的。

  承恩、承叙也有了玩伴,一有空闲就去后院玩游戏。

  渠水每次看着,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赵伤有一次从屋里出来,看到她这样的神qíng,想了想,就突然问了一句:“你很喜欢孩子?”

  渠水就微微笑了笑:“是啊,孩子比大人更讨人喜欢,他们从不安坏心,从不装模作样,对人好坏都是最真实的想法。”

  赵伤便若有所思。

  一直到三月中旬,那些钦差大人才从府城来到县城,府城也派有官员跟着。听说这些钦差都是从京城派下来的,是为了各县城举行的秀才考试巡视,还顺带查看各地区的灾荒qíng况。

  渠水很忙,便没有特意去看。

  但是县城来了京城的钦差大人,就宛如是皇帝降临一样,镇上还有人去看热闹,回来后就一直在讨论。

  他们讨论的焦点大部分集中在一个面白无须的官员身上:“他穿的和其他大官都不一样,手中拿了拂尘,说话都捏着嗓子说话,有时候还会翘着兰花指呢…”

  “你就没听见人叫他杨公公,那不是个官,是宫里头的太监呢!听说是伺候皇上和娘娘的!这次是得了恩典出来巡游,也顺带去自个儿的家乡里瞧瞧。”

  “哎呀,你咋这么清楚哩?你县城里认识人?”

  “我有个叔叔是衙门里头的,当然清楚。来,我再跟你们说个小道消息啊…”这人的语气有微微的得意,将几个吃饭的人都聚集在一起,悄声说了句什么。

  众人便一个个惊讶不已,发出此起彼伏的感叹声:“不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