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整整一个上午,大盘jī总算做出来了,份量很足。
渠水却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家里的碗不够用,这大盘jī要是做成的话,能够盛下十几碗,但家里却只有五六个瓷碗。
没办法,她只得先五六家五六家的送,送给人家,再将碗拿回来,这样的话倒也是足够用了。
村里的人都没有想到,渠水竟然会特意送上一碗ròu菜。几个心肠软的妇人,便都拉着她的手夸她是好孩子。
等送完了ròu菜,郑嫂子再将渠水的请求说了之后,众人也就欣然接受了。
反正各家各院都种有菜地,每天供应渠水一些也没有什么,渠水又向郑家租借来一辆牛车,每天进县城一趟。
她是个会做生意的人,到了县城之后,她并没有去市集,而是找到了最大的酒楼,叫做天来酒楼的。
她将收购的菜品给对方看了看,那掌柜细翻了翻。便夸赞道,“这倒是比市集上买来的要新鲜些。”
渠水也就笑成了一朵花似的,“那是当然啦,掌柜的,我们家这菜都是村子里边种的,水灵灵的,新鲜的很啊,而且还都是当天用当天采摘。您要是去市集上买的话,可没我们的不新鲜,而且我们分量还很足,差不多能供应您到十一月份呢。”
这话让掌柜的非常惊讶,“竟然能供应到那个时候吗?”
渠水就点点头,“是的”,她想了想,便又说道,“嗯,除了蔬菜,我们还能供应您一些野味,不知道贵店需不需要?”
掌柜的便点头,“先把货拿来看看再说,要说这也是我们需要的。”
渠水便高兴的点点头,她带来的蔬菜,种类虽然说不太多,但也有小huáng瓜、西红柿、紫茄,大蒜、青菜等等,而且要的价钱也不高。一倒手,自家差不多赚了有一百文钱。
回去的时候她便特意买了十来个包子,特意给郑家送去五个,以示感谢。
那郑大qiáng就用赞叹的目光看向渠水,连连点头,“倒是真没想到啊,你这丫头,竟是个会做生意的料。村子里边儿种菜的那么多,谁也没想到去收购,然后拉来县城倒卖。就算是卖的话,也只是自家那么一点儿,在市集上摆个小摊,每天能挣个一二十文钱就不错了。”说着,他便好奇的问道,“渠水,你们家以前也是做生意的吗?”
渠水便点点头,“做了一点儿小生意,只不过后来,家败了,也就没有再做下去。”
郑大qiáng便恍然大悟,“怪不得你这样能gān。”
沿着崎岖难行的路,总算是将牛车给赶了回去。渠水觉得自己的骨头都快要散架了,这一路上,可真难行。
回到家之后,小山已经将午饭做好啦,正坐在那里看书,看到渠水回来,便跳起来,跑到她跟前,“姐姐,生意怎么样?”
他原是坚定的要跟去的,但渠水却不同意。
小山如今已经不能去私塾读书了,但也不能让他帮忙做生意而将学业丢了。所以渠水决定买些书来,让他在家自学。
依小山的聪明劲儿,自学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而且在这样的小村落里面,也是没有教书先生和私塾的。
因为刚刚搬过来,家里什么东西也没有。中午吃的饭也很简单,小山做的是咸疙瘩汤,又炒了两个菜,外加四个贴饼子。
渠水只吃了一口,就在那感叹一声,“这倒让我想起,我们之前的日子了。”
小山望着她,笑了笑,“姐,以后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渠水用力点头,“我当然知道了,我的小山这么能gān,姐姐以后啊,就等着享小山的福呢。”
两个人正说着话,忽然从外面传来一声清脆的叫声,“小山,小山,你在吗?”
渠水纳闷,从窗口望过去,见是邻居家的小姑娘,名字叫做巧儿的。
听到小山回答之后,她便一蹦一跳地走进来,看到渠水,便露出笑容,“渠水姐,你也在家呀,我以为你去县城了。”
渠水就解释道,“刚从县城回来,巧儿,这是来做什么?吃饭了没?坐下吃饭吧!”
巧儿就忙摆手,“不是,渠水姐,我不是来蹭饭吃的呢,我们家今天炸了鱼丸子,我娘让我给你们送来一些。”
说着她递过来一个白瓷碗来,里面滚着五六个鱼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