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华将她扶起:“既然来了,哪能让他住柴房。你们就安心住在府里,旁的不用cao心”
若华这一番善举却让秋云慌张起来,小姐不明不白的留秋生在府上,该不会是想把秋生当下人使?
秋云连忙又跪了下去:“小姐,咱们秋家如今只剩秋生这一脉香火,可不能与人为奴。”说完又抬头看了看若华,续道:“小姐若是让他为奴,奴婢宁愿他流落街头。”
若华倒是欣赏她这番维护弟弟的心思,只是她会错了意。
“沈府的下人还没少到要你弟弟补缺的地步,快起来吧。”若华无奈道。
秋云闻言总算松了口气,撑着腿起身。
秋生这会儿还是块璞玉,有待雕琢。若华想的是暂时将他留在府里,再作打算。
淑秋去前院安排完秋生的住处便回了芳华园,回来之后坐在院里闷闷不乐,若华见了问道:“你这是怎么了?难不成跟槿秀一样让秋云他弟弟把魂勾去了?”
淑秋噘着嘴,一脸不悦:“小姐这些日子跟换了个人似的,今日在般若寺跟徐家小姐说话把我听的稀里糊涂的,现在又收留秋云的弟弟。从前做什么总会与我说,如今倒好…都把我当局外人了。”
原是为了这个:“你怎的成局外人了?哪次你不在场?分明就是你脑子笨,偏怪我不与你说。”
这时,槿秀从院外冲了进来:“小姐,老爷要您到书房去一趟。”
若华应了声“嗯”,又瞧了瞧淑秋。见她还在生闷气,若华便整理衣襟,去了书房。
沈老爷什么都好,就是行事不够果断决绝。若非如此,沈家兴许又是另一番光景。
若华到了书房门前犹豫了一阵,最终还是将门推开。
沈老爷伏在案桌前写字,身着水墨色宝相花纹服,眉宇之间难掩其风姿。若华记忆中父亲的容颜,渐渐有了具象的参照。
见若华进来沈老爷放下手中的笔:“华儿,你过来。”
若华恭顺的行至沈老爷身边,案桌铺着的宣纸上写的是“上善若水”四个字。
沈老爷不来女子无才便是德那一套,希望儿子女儿都才高八斗。可惜,文昊勤快却愚笨,若华聪明却惫懒,这让沈老爷cao碎了心。
见若华到了身旁,沈老爷指着桌案上那张宣纸,问道:“你来说说,这四字何解?”
若华思索片刻,应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出自《道德经》。意思是善行最高境界,当如水的品xing一般,润泽万物而不争名利。”
沈老爷不甚满意:“这都是书面语,可有你自己的见解?”
若华笑了笑:“华儿觉得,这与佛家思想雷同。相传佛祖见一鹰鹫临将饿死,基于悲天悯人的慈心,逐自割ròu喂食之,以保存其xing命。佛门以普渡众生为己任,不光是鹰,更是万物。与道家利万物而不争,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大致推崇的就是,抱以善心、常助他人之美德。?”
若华这番言论出乎沈老爷意料:“为父怎的不知你对佛学有了研究?”
“也就这几日,只是恰巧看到此处罢了。”若华打着圆场,生怕沈老爷多心。
沈老爷将这张宣纸卷起来放在一旁:“我听陈管家说你将外院粗使丫头的弟弟安排住到了府里。你到是知道活学活用,发起善心了。”
竟是为了这事?若华回道:“我是瞧他俩无依无靠的,想着收留几日也无妨。”
沈老爷不置可否,从书架旁的箱子里捡了两本书,让若华回去读。
若华努力思索前世的今日,沈老爷出的不是这道题,问的是《孟子》中的一段。当时若华没答上,被沈老爷责备了几句,说她不求上进云云。
事qíng因着收留秋生一事突生变动,让若华有些担忧。
回去之后已是申时,若华用了晚饭,坐在院子里纳凉。
淑秋缓缓来到若华身边:“小姐,热水都备好了,快些洗漱吧。”
天渐渐暗了下来,淑秋的五官被夜色蒙住,只一双眸子闪着光。
若华沉沉道:“淑秋,这世上之事盘根错节,并非我有意要瞒你……”
淑秋沉默了会儿:“小姐从前不会与我说这话的……我想了一下午,也想明白了。小姐愿意说便说,不愿说我便不问,我总会站在小姐这一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