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默成将离渭邑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各种名义来探访的人也多了,都让他一概拒了,只有今天的人被迎进了府。
太子张昱和定南侯仇定南。
华帝找事!茗华暗骂。
吴王仇胜谷的世子仇定南,当初袭爵时封了定南侯,其实他压根没去过南边,可能只是因为名字是定南,估计华帝封完自己也不记得了。
现在赵默成平定东南回来,封了定南王,这不跟爷俩儿似的,华帝下封号之前都不让人查一查的么,满朝文武都gān什么吃的?
茗华不便出面,让沈小哥在一旁伺候茶水,以便了解现场qíng况。
结果俩人走后,小哥带回个天大的坏消息:赵默成看到吴王世子不争气的样子居然当面出言教训了他!
人家好歹也是个侯爷,又是和太子一起来的,就算再不成气,也不能当面训斥啊!这个赵默成,一定是想起吴王仇胜谷来了,想以叔辈的好意规劝他,可是……
茗华能够感受到此次回渭邑,六姐对自己的疏离,最开始是她以为自己心虚,躲着六姐。
后来她发现荣华并没有向以往般主动找她,她还安慰过自己,六姐能够在吴王不在的qíng况下混的风生水起,肯定很忙,自己不愿意和那个圈子过多打jiāo道,各自安好也挺好。
直到那次登门,荣华待自己太客气了,完全程式化的接待,茗华想六姐一定是待人接物太多太累,已经不由自主了。
可是,看看现在的仇定南……能够让赵默成压不住xing子,当面教训,还有那个杏花楼的传闻……茗华不敢想下去。
逃避最简单,离开这里。这样想,跟赵默成去东北确实是个不坏的选择。赵默成避锋芒毕露,自己逃心理负担。
随着赵默成一封封家书的到达,茗华知道他到了东北,见了博学,小博学现在颇有小侠风范,当爹的很满意。茗华还知道,他还没顾上清剿匪患,因为,忙着破案。
由于赵青天的名号过于响亮,赵默成一到封地,诉冤的不平的家长里短各种案子都聚了来,不单本郡的,旁边郡县的都来了。赵默成忙得焦头烂额,曲盛这个“空头师爷”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在这个过程中,赵默成摸清了大致qíng况,与萧水生议定了初步的剿匪方案,在波芙门的大力协助下,想来清除匪患指日可待。
茗华回着一封封书信,叮嘱赵默成注意身体,憧憬着一家团聚的日子。小赵德渐渐长开了,xing子安稳得出奇,整天坐着看两个哥哥嬉笑玩闹,巧衣她们笑说她像爹,不像娘。
yīn贵人从宫里传出的口信打破了所有安然。yīn贵人告诉茗华,想办法通知定南王无论华帝什么诏令,都不要回渭邑来。
因为赵默成离开渭邑后,太子张昱和定南侯仇定南参了赵默成一本,说他远征东南时屯兵不出贻误战机,致使公主没有得到及时救治,中饱私囊,亲眼见他千里迢迢带回一车明珠文犀,未经官府备案就全部带回了府里。
无耻啊,茗华心里骂翻了天。贻误战机?那是因为当时的气候不利于出兵,东南湿热,瘴气重,很多水土不服的兵士上吐下泻,战力大损。赵默成爱兵如子,一边让部队休整,一边寻找抵御瘴气的药糙,无意中发现东南多食薏苡仁,食之可抵御瘴气,广发全军。等兵士大部分恢复了才再度出击,这怎么算屯兵不出了?
按照他们的说辞,在部队战力最削弱的时候与以逸待劳的叛军拼杀就是好的了?恐怕到时候又有什么莫须有的罪责等着了吧。
至于说到明珠文犀,真是好笑,那就是薏苡仁啊,东南百姓家中最最常见的吃食。只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地最普通不过的薏苡仁恰好是瘴气的克星。赵默成带了一车回来?那是因为他腿上箭伤疼啊,平时yīn天下雨都会疼的,到了那种常年cháo湿的地方怎么会不疼?疼起来他就会想到茗华的手臂一定也在疼,在他跟兵士们一起吃了一段时间薏苡仁以后,发现疼痛见轻,欣喜不已,带回一车种子,只为能够移植到中原地区,能够解除茗华和更多人的痛苦。
只可惜,功高莫震主。
当初吴王打下的东南,一直没有很好地安抚,后来屡次反叛,华帝用人不利在当地已经完全失了人心,所以他才想到将汝阳公主远嫁过去,结果适得其反。
赵默成出兵短短半年多,连打带收服,一切平顺。他带去打东南的队伍并不是他的嫡系,可是上下一心,将士用命。他明目张胆带了一大车珠宝回来,居然连个上报的人都没有,华帝怎么能不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