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凤阙_作者:应攸宁(260)

2017-12-26 应攸宁

  元引珂抬手一拱,“不会有下一次了。”她直直对上楚珺的视线,“孟氏诛九族,是么?”

  楚珺一愣,才反应过来她在说什么。“是。大兴律你不是不知,何必多此一问?”

  这件事本该父皇乾纲独断,哪里容自己置喙?况且也是按照律法判的,自己能有什么异议?

  “看来,殿下仍觉得不解恨。”她一笑,仿佛决定了什么。那笑容有些诡异yīn狠,楚珺心里刚一紧,就听到安静的大殿上她格外清晰的声音。

  “殿下,你与父皇只知孟党祸国,安知三朝以后,卫家不会变成第二个孟党?”她畅快地笑着,“孟家为文臣,尚且劳烦父皇与殿下费尽心思,卫家为武将,若结党,将会是怎样一番盛况,啊?”

  楚珺心里一咯噔,忙挥手,让殿外侍卫将元引珂带走。

  侍卫们拖得走她,却挡不住她的声音,“元楚珺!卫氏起于本朝,大兴江山必毁在你手里——”

  站满朝臣的大殿静得能听见针落地的声音。

  身着九章衮服的太女立在殿中未动,九旒冕冠遮住她的面容,让朝臣无法窥视她的脸色。不过,站在最前面的二品以上大员中,眼尖的或许能看见,太女攥了攥左手,右手的手指却有些控制不住地微微颤抖。

  卫珩站在武官前列,担忧地看着在殿中沉默的楚珺。

  半晌,大殿正中的太女稍稍抬头,向丹陛上的皇帝跪下,声音清冷,“父皇,皇三女目无君上,藐视朝廷,口出危于社稷之狂言,其心可诛。然儿臣初立,不忍伤害手足,遂奏请父皇,废皇三女为庶人,终生幽闭于长思殿,无诏不得探视。”

  丹陛上的皇帝没有出声,太女便依旧跪着。大殿上只能隐约听见冕旒上玉珠碰撞的轻响。

  “准奏。”皇帝终于打破了沉寂。却除了这两个字,多一句也不肯说。

  太女不以为意,一叩到底,“儿臣,谢过父皇。”

  皇帝一挥手,内廷总管苏寿康亲自下阶,扶了太女起身。

  太女朝苏寿康微一颔首,苏寿康避过,不敢受其礼。太女转向百官,似乎还有话要说。

  “孟家自启泰年入朝,景和年间忠心侍君,本朝亦有从龙之功,如此显赫之臣,为何会走到这一步?不是君王量不容人,而是为臣的没有守好本分。诸位可知,为臣者最忌为何?”

  顿了顿,太女自答道:“人心不足,贪恋权势。如此,家族覆灭,一朝由云端跌至尘埃,不过是迟早的事。当着父皇的面,本宫说句僭越的话,不管诸位因何而为官,在本宫心里,都只有一个原因,为国为民。若诸位能将这这四字谨记在心,本宫可以保证,孟家的下场不会是你们的。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卫家。”

  众臣的眼神都忍不住飘向站在武官前列的卫家父子。

  太女的眼神并没有向她的丈夫看去。

  “如若有朝一日,卫家也有负圣恩,下场未必会比孟家好。不过,那就不是父皇和本宫该劳神的事了。家族起盛衰亡本应天道轮回,既是天道,便不劳诸位多心了。所谓用人不疑,若父皇与本宫现在就对卫家起疑,怕寒的不只是卫家人的心吧。”

  众臣明白了太女的态度,又被提点了一番,皆诺诺应是。他们俯身下拜,没看见端重高华的太女长长舒了口气。

  楚珺心里是慌的。从元引珂攀扯卫家开始,她的心脏就跳得如同擂鼓。

  其实楚珺都有点佩服元引珂了。她直来直去地傻了这么久,在这种今日境况下居然开了窍,知道攻心为上了。

  要是她早两日说这句话,无疑是在楚珺心里扎了一根刺,对卫家,恐怕再难心无芥蒂、毫无保留地信任了。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在看不见的地方慢慢生长,直到长成参天大树,压倒灌溉它生长的诱因。

  又或者,楚珺一开始嫁给卫珩,就毫无算计,诚心以待,真把自己放在卫家这条船上,都说至亲至疏夫妻,这时元引珂再这么石破天惊地一警醒,说不定效果比前者还好。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元引珂选的时间极不巧。一开始楚珺心底本就存了算计,对卫珩有愧。经过皇陵遇刺一事,楚珺被颜缜一bī,把心底的想法摊到明面上来了。昨晚又才跟卫珩柔qíng蜜意,正是qíng浓的时候,再要起疑,也不会是现在。所以,元引珂本该在楚珺心里掀起滔天巨làng的话,此时如石子投湖,不过在湖面dàng起一圈圈涟漪,便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