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纾是谁?那是当世所有文人心中当之无愧的大儒啊!三岁读四书,七岁通五经,十二岁被当时的国子监祭酒和翰林大学士誉为状元之才,十四岁就能一人力辩当时名满天下的五大儒,更重要的是,他们黎川书院的山长秦暮云,就是颜纾的学生啊!
而且,十一岁的秦暮云求教于颜纾的时候,颜纾也只有十六岁。在跟随颜纾求学仅三年后,秦暮云就开始了他为人所知的彪悍经历。
这时候,有些学子恍然大悟——怪不得她有颜若舟先生批注的《易传》!
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颜纾是让天下文人都趋之若鹜的例外。他已经隐世多年不露面,更不要说收徒了。而现在,这个之前还被他们看不起过的小公子,竟然是颜纾的学生?读书人自有傲气,师从何人,是绝不会说假话的。
楚珺坦然地接受着所有人的目光。颜纾是颜缜的二堂弟、她的二堂舅,也是颜氏族学的先生之一,她曾在颜氏族学进学,蒙颜缜关照,颜纾对她没少用心。她本来也就是颜纾的学生。
众学子看楚珺的目光又变了。
接下来的三天,楚珺一有时间,就跑去和孟蔼“jiāo流感qíng”,卫珩很是吃味儿,楚珺解释说,这是挖墙脚前的必要准备。卫珩向来拿她没办法,只能由她去了。可他也没太多时间cao心楚珺了,因为那天露了身手,来找他切磋功夫的学子也不少。
这边楚珺和孟蔼jiāo流的内容突飞猛进,已经从传记经典谈到治国之策,又从治国之策谈到塞北江南。这会儿,两人已经互通了年岁,兄弟相称了。
楚珺带了些揶揄地问道:“意之兄竟已二十又三了?不知兄长可曾娶亲?”
孟蔼笑着摇头,“未曾。”
楚珺语带怀疑,“兄长莫不是在说笑吧?小弟还十五六岁时,就被家人催过定亲了。不过……”她自嘲地一笑,“若不是真心喜欢之人,娶来做什么?不过害人害己。”
“贤弟果真与常人不同。”孟蔼看向她,“所以,与林公子相jiāo,是因为贤弟真心喜欢了?”
楚珺愣了愣,随即哈哈笑道:“意之兄也不是常人,世人难以接受的关系,在意之口中,竟然这么轻巧随意?”
孟蔼垂眸一笑,“世上庸俗之人十之八九,口长在他们身上,管他们说什么。我自如何,我心知便可。”
楚珺知道这是他思及自身了。这两日jiāo谈,两人已互相引为知己,孟蔼已经告知楚珺他的身世。虽然提前就已经知道孟蔼的出身,但他能自己说出来,这其中信任的意味,让楚珺惊喜不已。同时,楚珺对自己隐瞒身份的举动也心生愧意。
她想着,还是尽快找个机会,把自己的真实身份亮出来才好。当初这样是为了接近孟蔼,再假装下去就要弄巧成拙了。
第一百四十八章 闹剧
第一百四十八章
楚珺收回思绪,接着刚才的话题,“那意之兄呢?又是因为什么原因不成家?”
“我一介书生,又胸无大志无心功名,在书院当个先生便怡然自乐,”孟蔼一指四周,慡朗一笑,“家徒四壁,两袖清风,谁肯将女儿嫁给我呢?”
楚珺看着他清俊明朗的笑容,又望向两人面对着的窗外。
外面是一片苍翠的竹林。竹叶筋脉舒展,竹节劲拔笔直。每一棵都坚定不移,沉默地望着天空。只有清风掠过时,它们才会微微摆动,发出细沙倾泻一般连绵的声响。
宁可食无ròu,不可居无竹。
楚珺又转向孟蔼,看着他的眼睛,承诺一般地认真道:“兄长硕德高逸,有不世之材,天地有灵,必不让兄长明珠蒙尘。”
孟蔼一愣,随即哈哈大笑,“我本是闲云野鹤、乐得自在,怎么到了贤弟口中,却成了个抑郁不得志的失意之人?”
楚珺一窘,顿觉失言,正yù行礼道歉,孟蔼却神色一正,拦住她郑重道:“愚兄虽不敏,尚能分辨人心真伪善恶。贤弟真心与我相jiāo,方才也是衷心之言。意之尚未道谢,清越何必致歉?
楚珺一愣,呵呵笑道:“是我狭隘了。”
孟蔼依旧神色郑重地看着她,“我的出身,清越也知道。这辈子是不做出仕之想了……清越也不必宽慰我。”
不知是不是自己多想,楚珺总觉得孟蔼的眼神中有一丝探寻的意味。坏了坏了,他该不会开始怀疑了吧?看来得赶紧找个契机把自己的身份抖出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