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金瓦,楼阁依旧,有的人来,有的人走,一切都不同了。这座静静地、巍峨庄严地伫立在这里的宫城,似乎还不知道它已换了主人,无言静默,不动声色。
悦琴的声音打断了楚珺的思绪。“殿下,礼部尚书史迁大人求见。”
楚珺收回思绪,笼袖道:“宣。”
史迁是来简要禀报大典准备事宜,和那日楚珺需要做的准备和流程。好不容易听完这些繁文缛节,史迁并不急着走,“殿下,还有一事……”
“直言无妨。”
史迁道:“殿下登基,是不是应封几位亲王……”
这话史迁的身份提并不妥,但史迁追随楚珺已久,了解她的xing子和行事,知道她不以为忤,才敢这样提出来。
楚珺颔首,“这两日刚回来,事qíng多,差点忘了。你说得对,登基大典后,是当封亲王了。一应仪仗金册备齐三份,至于封号,礼部不用准备备选的了,本宫亲自来拟。”
三份……史迁心思一转便知除了两位郡王外的那位是谁了,拱手道:“是。”
卫珩从兵部回来,在扶凤殿正殿没看到楚珺,想她应该在寝殿,挥退了要上前服侍他脱掉外袍的侍女,到寝殿去找楚珺。
楚珺一个人坐在靠窗的大炕上,不大的矮几上摆满了砚台和纸册一样的东西。卫珩走近一看,砚台旁搁着三本摊开的礼部送来的洒金册子,有两本上已经各写了一个字。楚珺一手撑着下巴,一手放在案上,嘴里咬着毛笔,正对着一张空白宣纸作斗争。
卫珩一看那两本上的字,就知道她在gān什么了。楚珺见卫珩进来,很自然地朝里挪了挪,让出身旁一块地方。卫珩就在她旁边坐在,腿搭在外边,瞧着那两本册子上的字笑道:“你倒是省事。”
楚珺把笔从嘴里取下来,“只能说父皇英明神武,远见非凡,长兄和四哥的封号都是现成的。”
卫珩伸手拿过那两本洒金册子,字迹圆润流畅,却无半点笔力笔锋。她的右手伤得那样重,而且没法痊愈,能将字迹练到这个地步,已经是下了大功夫了。“襄者,助也;宁者,定也。襄王与宁王,应是实至名归了。”
楚珺叹了口气,“唉,还有一个怎么办呐?”
卫珩心知她说的是谁,也不说破,笑着道:“是谁这么难以评说,让玥玥如此为难?”
楚珺瞥了他一眼,“还不是皇长孙殿下他爹?”
卫珩不住地笑起来。
楚珺不理他了,自己在纸上写起来。刚写了一个字,便自己摇头否定,“不行,与平都相冲,有的人肯定要乱想了。”她划掉那个“平”字,又写了一个“定”字,却又摇头,“不行,跟四哥太像了,容易搞混。”
她用笔敲了敲额头,突然想到什么,“啊,有了!”她几笔写下一个字,左右看看,有些满意。
卫珩看着纸上那个“永”字,笑着摇摇头,从她手里拿过毛笔,“这个字不行。”
楚珺无辜地看着他,“怎么不行?”
卫珩看向那个字,手指从半gān的墨迹上拂过,“真要拟了这个字,门下省定是要把这道旨意打回来的。就算门下省没打回来,御史台知道了,还不炸了锅。”
楚珺敲瞧了瞧那个字,皱眉道:“定个封号他们都要管?朝堂上就没有更重要的事让他们cao心吗?我就觉得这个字不错。”
卫珩明白她的心意,所以更要为她考虑,还是笑着摇摇头,“一来我的身份本就有些微妙,盯着我、盯着卫家的人不在少数。这个封号实在难让人不多想。你刚登大位,于你安定朝堂和陛下留下的老臣不利。二来两位皇子的亲王封号不过‘襄’‘宁’二字,御史台与门下省能坐的住?元氏宗亲和宗正寺能坐的住?”
见楚珺还皱着眉、不qíng不愿的样子,卫珩笑笑,将那个“永”字掂起来放在一旁,“这个字给乐定公主是最好。”
卫珩一说,楚珺才想起来,青璇的封号不过是个“定”字。本也没什么,但她要嫁给尉屠那多罗,这个字就低了,封“安”字才合适。“永安……倒是好的,但你的……”
卫珩重新铺开一张纸,提笔写下一个字,“你看这个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