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一gān忠臣惊喜之余,对这个新王后的抵触qíng绪,也逐渐地消减了。
毕竟鬼谷子养女的身份,在有心人士的透露之下,让燕国的谋士们敬畏之余,还是抱有一丝幻想的。
所以,当才gān平庸的燕王,提出要联合魏国攻打赵国之时,所有的大臣们都心知肚明,这必是新王后的计谋。
群臣们围着七国地图研究了半天,你别说,若是真能趁此机会将赵国掳去的国土再夺回来,燕国或许再能回到颠峰时期。
燕王思来想去,决定任命大将骑劫出任攻打赵国的大将军,群臣难得没有异议。
本是按部就班地安排着攻打事宜,哪知道魏国突然通知将攻打的日期提前了七天,燕国难免就有点儿手忙脚乱,对魏国的不守诚信也有了怨怼的qíng绪。
不过,在新王后的安抚之下,又重新鼓足了士气,一个个地摩掌擦掌着,准备为振兴燕国而去努力奋斗。
燕国是个挺有意思的国家。
它一直以来,都不是战国中的qiáng国。领土最大之时,也只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以及辽宁等地。
但是燕国人民,却偏偏具有极qiáng的爱国心。这一点,齐国是深有体会的。
公元前314年,齐宣王趁燕国内乱之际,出兵侵略。齐宣王当时曾得意洋洋地宣称:“一万辆战车的国家攻击一万辆战车的国家,只五十天工夫,就全部征服。”
然而爱国的燕国人民,于两年后,新崛起的民间武力把齐军驱逐出境,并拥立太子姬平继任国王。
这位燕昭王为报一箭之仇,联合秦、楚等国大举伐齐,联军只用半年时间便攻占了齐国除莒和即墨两城外的大部分国土,齐国险些亡国。
所以燕国虽然算不上qiáng国,但燕国人的彪悍,却一直是齐国所畏惧的。然而,依君太后的个xing,要她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去燕国“吃一口”又不大可能。
因此,孙膑才建议老十三邀齐扰燕,任魏、赵两国鹬蚌相争,并趁机夺其要地,蚕食之。
秦国本就是此次事件的背后谋划者,再加上有孙膑这个军事天才的指点,真真是如虎添翼,计中有计呀。
第一百零三章 “火牛阵”的意外收获
魏、燕合攻赵国之事,自然瞒不过赵国的耳目。赵王急招文武百官商议对策。
正如孙膑所料,大将廉颇受命率领二十万大军昼夜兼程,直奔赵魏边境而来,颇有一些来势汹汹的意味。
这赵国的历代国君,不乏明主。
在这冷兵器的时代,就先后在与秦国和魏国接壤之处,修建了两段长城,号称南、北长城。
在赵、魏相邻处,南长城的西段,沿着山梁丘岭而筑;在东段的平原地区,则将漳、滏河堤防连接扩建,夯泥土加高,如一条巨龙,矗立在赵国的南部边界。
所以,在赵王看来,魏国只派二十万大军来犯,若想突破其南长城,是绝对需要耗费些时日与兵力的。
之所以授命廉颇出战,是有探子密报:此时秦国的兵力部署,也发生了异动,约有二十万大军秘密调往秦、赵两国的边界。
这让本就势如水火的秦赵边境的赵**队,顿时进入了一级备战状态。
至于燕国,说句心里话,赵国上上下下实在是没把它放在眼里。一个区区小国,一直在夹fèng中求生存,居然也想来赵国分一杯羹。
于是,赵王便把自己最喜爱的年轻将领赵括,也就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派了出去。
意喻不言而明,自是给年轻的赵括,一个锻炼成长和立下战功的机会。
赵国虽算得上是匆忙应战,不过,好在国力雄厚,兵源充足。再加上此一仗并非赵国本意,百姓们自然是同仇敌忾。
不过,谁曾想战事变幻,风云莫测。
魏国的吴起与公孙衍尽管在朝中一直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
不过呢,这吴起既是师出鬼谷子,虽只得其形,未及其,其才智也是相当过人的。
这回,就连公孙衍也暂时闭上了他的嘴。表面上虽然还是不屑于顾,但内心之中,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心悦诚服的。
那吴起在其出发之前,便说服魏王派出了使臣,重金贿赂君太后的弟弟武信侯。
并许诺事成之后,将邯郸以东,与齐国相邻的七个城池让给齐国。
于是,在武信侯的进言下和这七个重要城池的诱惑下,君太后便默许了魏国的军队取道齐国,直奔赵国的首都邯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