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一切,竟然都逃过了楚军的耳目。
所以,当第二天早上,正在洗吃早饭的项家军,听到地动山摇的爆炸声,接二连三地传来时,一时之间就慌做了一团。
秦国拥有火雷之事,项燕也早有耳闻。
经过了短暂的慌乱之后,他冷静了下来,不就是城墙坍塌吗?没什么大不了的,左右他也是要出击的。
迅速地集结好部队,严阵以待。待弥漫的硝烟散尽,除了坍塌的城墙,倒没看见秦军的进攻,城外一片寂静。
很快便有侦察的士兵来报,大秦的军队竟已全体向后撤退,项燕就是一声冷笑,只凭这劳什子的火雷可无法阻挡住他追杀的脚步。
尽管也有谋士提出谨防有诈,不过,看了看坍塌的城墙和身后一览无遗的大楚城池。
咬了咬牙,项燕翻身上马,下令只余少数人守城,其余部队随他全速追击秦军。
待项燕等少数人冲过了秦军的埋伏,大部分的楚军踏上了地雷区,李信才一声令下,地雷发动。
就这样,当身后连环的爆炸声和哭爹喊娘声传来,那血ròu横飞,残肢断臂满天的一幕,被永远地定格在了项燕的记忆里和历史的史册上。
未等目瞪口呆的项燕回过神来,早已埋伏在两侧的秦军,兵分三路,突然出击。
一部分人切断了项燕等人的退路,一部分人将项燕的先锋部队团团围住,而大多数的秦军,则振奋不已地向城父冲杀过去。
项燕的眼睛都杀红了,无奈已回天乏力,只得在少数心腹的拼死保护下,夺路而逃,率领残余部队向东面撤去。
城父之战,项家军几乎全军覆没。
而李信与蒙武则抓住战机,帝国铁骑乘胜追击,一路上势如破竹。
终于在蕲南,也就是现在的安徽宿州东南处,将残余的项家军全部围剿,项燕则含泪自刎身亡。
秦军则乘势攻下了楚国的许多城邑,并马不停蹄地继续向楚国的纵深进攻。
而此时王贲的二十万大军也已攻破江南的防线,两军会师在楚都寿chūn。到此为止,楚国的绝大多数土地已全部被秦军占领。
楚王一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打开寿chūn的城门,主动投降。
自此,楚国宣告灭亡。
而这一战,仅仅只用了月余的时间。
消息一传开,天下为之震撼。
不用说,大秦的下一个目标将是燕国与齐国。
在大秦的威慑下,燕王喜与齐王建全部放弃了挣扎,主动投降于大秦。
大秦在原楚、燕、齐之地,分别设立了郡县,其中以九江郡、长河郡和会稽郡最为著名。
自此,大秦终于一统天下,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在天下统一的大事告一段落之后,嬴政就提出,他要在一个月后,举办登基大典和立后大典。
嬴政宣布完毕后,就命礼部做好准备,登基、立后大典务必要隆重,不计花费。
一生就一次的登基大典,一生就一次的立后大典,即使被人说成奢侈làng费,嬴政也毫不在乎。
身为帝王,如果不能给心爱的女人一个终生难忘的回忆,那他还当什么皇帝?!
而只要皇上圣明,国富民qiáng,百官与百姓们都不在意皇帝奢侈,身为帝王,自然要比普通人享受得更多。
登基大典与立后大典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莫小雨作为当事人,反倒是最轻闲的那个。
除了绣女来量过一次尺寸,要赶制封后大典上穿的凤袍之外,莫小雨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坐着等就行了。
之前嬴政虽然继承了王位,但天下尚未统一,他自然也就没有举行过什么登基大典。
而立后大典,也可以说是帝后的婚礼。
向来漫不经心的老十三对于登基大典和立后大典异常的重视,底下的官员们自然不敢怠慢。
为了办好此次大典,大秦耗费巨资,不惜人力与物力,务求尽善尽美。
由礼部官员牵头,各部协作,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硬是将大典安排得即隆重又盛大,让人挑不出半点儿差错。
举行大典的当天,作为主角的嬴政与莫小雨,天不亮就起来换装,由禁卫军开道前往太庙,而文武百官早已在太庙等候,只等帝后到场……
登基与立后大典都有着固定的程序,嬴政和莫小雨一抵达太庙,就有礼部官员上前指引他们,在什么时辰、什么地方行什么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