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晏良也不知有没有听进去,刘显开口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话,他口才一直都没有晏良好,这个时候也一遍遍耐心地抚着晏良的背。
“慧机和我说,你后来找不到我,不得已用了国运保我平安,所以今年是景贞元年?”像是在聊着一件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晏良尽力克制自己语气里的颤抖。
一国之运岂能拿来就用。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刘家的名声他不要了吗!
刘显沉默地点了点头。
晏良回身也抱住了刘显,“慧机还说,你为我抄了十六年的平安经?”
“很辛苦吧……”晏良吸了吸鼻子,酸涩的感觉在心头弥漫,眼里又有了泪水,整整十六年,他究竟是怎么过来的。
为了保全晏氏,他究竟做了什么,淮家、谢家,根本不可能放过他们。
“不辛苦。”刘显收紧双臂,“一点都不辛苦”。
也有熬不过的时候,可只要想起那一年两人并肩走在浙州市井的大街上,耳边都是喧哗热闹的人声,转头就能看到身边人的音容笑貌,他就觉得够了。
记忆里的点点滴滴,都成了他此后日复一日的甘之如饴。
许久的静谧。
晏良伏在刘显的肩上,看着自己的手心,很奇怪的感觉,明明就是自己的手,可总有种陌生的感觉。
有些迟疑,“我现在的身份……”顿了顿,玩笑的气氛过了,总该面对,晏良自嘲:“有些尴尬”。
刘显闻言不在意地笑了笑,把人拉开,对着晏良的眼睛郑重其事:“不尴尬。”听来有些像幼稚的赌誓,但里面的真心却又让晏良红了眼眶:“一点都不尴尬。你是我的唯一。以后,等晏氏平反,我让他们把现在的你再划进族谱。你还是晏家的子孙。”
一字一句。足够珍重。
“嗯。”
两个人相视一笑。
“你以后想做什么,想要什么,都不需再顾忌。”
刘显眸光透着狠厉,淡淡道:“我之所以留着李氏的国祚,留着谢行的命,就是为了等你回来。到时候,你只要记住,一切有我。”
“良儿,你要什么?”
晏良垂眸,许久都没有说话。
他要什么?
他现在还记得一寸寸皮肤碎裂的痛不yù生,血腥味这个时候也从未消散,跨越了整个生死轮回,依旧记忆犹新。
察觉到怀里人的细微颤抖,刘显低头仔细瞧着人脸色,担忧:“良儿?”
“我要——”吸进去的空气一瞬间寒彻肺腑,晏良qiáng自镇定,脸上有着不符合年龄的冷漠yīn鸷:“我要他们名正言顺地还回来。”
晏氏的荣rǔ,淮氏的虚伪,谢家的罪孽,所有的这一切,总有大白于天下的一天。
那个时候,陪葬的就是早已被延圣帝耗尽的李氏王朝。
“好。”
第四十七章
广阳王在受顺三年的时候去世,亲王礼行葬。颂阳代怀明帝吊唁。凌阳郡主李织云与康衍侯李庄作为子女从旁陪同。
刘轼这几年一直在朔州驻防,妻儿也跟着一起去了。加上刘显大半时间也在连州牢关,所以一年到头,凌阳郡主很难见到自家儿子。
年初改元的时候,刘显去见了李织云一次。
那个时候是他们母子俩第一次开诚布公。即使是永昌二十四年的bī宫,李织云后来也没有多问什么,只说了一句:“刘家数代忠君……你还是刘家的儿子吗?”
那个时候刘轼也难以理解,“哥,要是父亲还在世——”
“要是父亲在世,他会理解的。”刘显不再多说。
刘仲康的死因到现在也只有他和晏良知道。
此后,刘显便很少回大将军府了。
庭院里还残留着一地的爆竹红纸片,堆雪莹白,红纸破碎,打扫的下人们见到刘显都吃了一惊,不过到底是将军府的家奴,察言观色都无声无息。
“母亲。”刘显没有进屋,隔着厚厚的帷幕轻声问安。
自从刘仲康去世,家里的两位长辈又先后离世,李织云这几年也苍老了许多,乍染间听到长子的声音没回过神。
好一会——
是她生的不忠不孝。
“进来吧。”不愿再多说一句,李织云命一旁的侍女去打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