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府玩了一小会,一直到夜幕将黑,王寻丝萝这对小qíng人才恋恋不舍的分开,丝萝踩着夜色缓缓回家,一回家后便看见几个小厮停在门外,一看见她,神色立刻变得慌张道,“小姐,小姐,不好了,老爷今日在下朝的路上晕过去了。”
点上了两盏昏昏huánghuáng的光线,李尚书醒来的第一眼便看见了跪在自己chuáng畔的丝萝,丝萝一看见他醒来,立马一路跪着一路上前替他掖了掖被角,双眼红彤彤道,“爹,孩儿回来了。”
李尚书注视着自己这个女儿,忽然便忆起了他那去世的夫人,他当年本是寒门书生,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考上了科举,得以入朝为官,而后又喜上加喜,结识了他一生所爱之人,李尚书勉力起身,丝萝乖巧的垫了一个枕头在李尚书身后,李尚书虚弱的笑,“丝萝,来,给爹爹瞧瞧。”
昏huáng的烛火打亮在丝萝脸上,那般青黑的发丝,那般青葱的年华让李尚书眼里闪耀出温润的光,李尚书笑道,“丝萝,你看,年轻多好。”
年轻可以意气风发,年轻可以去争夺自己想要的东西,年轻你可以去要爱qíng,去要友qíng,就像曾几何时的他一样,他和丝萝的娘也曾恩爱两不疑,李尚书仿佛忆起了自己的年轻时光,眼内光华万丈道,“丝萝,这辈子你认定那王寻了吗?”
丝萝没想到李尚书会这么问,她怔愣了片刻,思索了片刻,更加坚定的点头道,“孩儿此生,非王寻不嫁。”
是那般坚定不移的回答,是那般铿锵有力的爱qíng,李尚书说不上是开心还是不开心,他只是淡淡道,“好,好,那便好,千万别走了爹爹的老路。”
“爹。”
“孩子,你知不知道爹爹为什么这么宠你吗?是因为你娘的早逝,当年是你爹负了你娘亲,你娘亲陪我三年,而你爹却最终有负于她,在一日一日官场的纸醉金迷间,你爹爹最终迷失了本心,娶了一房姨太,在爹爹大婚那日,你娘生你难产而死。”
李尚书老泪纵横,丝萝也是第一次听到这桩有关娘的旧事。每次问起爹爹娘时,爹爹总是说你娘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女子,却再不肯提其他,如今爹爹主动提起,丝萝说不上是恨爹爹还是不恨,一时之间只知流泪。
“你娘是那般温柔的女子,爹爹为了权利,迎娶了另一个官宦女子,你娘却也是温温柔柔的接受,那时我总在想,没事,娶了就娶了,以后还有漫长的一生可以补偿,却不料你娘却是郁结于心,难产而死,这成了爹爹一辈子最大的遗憾。”
下人来禀告时,只是说今日上朝,李尚书被人参了一本,冤枉李尚书参加党争,说是不知检点,李尚书忠名在外,受不得这屈rǔ,反驳一句道,“那我李家和太子结亲,岂不是更加卷进党争!”
那人冷冷回了一句,“你家女儿不洁之名传遍庆京,如今嫁不嫁的出去还另说!”李尚书当朝并未发作,却是qiáng撑着一口气,直接在回府的路上晕了过去。
丝萝已经做好了会被李尚书责罚的准备,却不料李尚书却只字不提对她的惩罚,而是和她说了许多许多的往事,夜色那样深,李尚书最后望了一眼丝萝道,“但怜眼前人。”
翌日清晨,李尚书自愿上折一封,要求和李丝萝断绝父女关系,大臣之间的家事本不必闹到庆帝处,但李尚书偏偏闹大了此事,折子里写明李丝萝不洁,有违孝道伦理,有伤李家门风,他一介老臣因为这不孝之女,遭人诬陷,愿以身正名,和这不孝女脱离关系,求庆帝做主。
闹大了有闹大的好,那便是整个庆京都知,太子便再也不会娶一个没有李家身份且不洁名声在外的姑娘为妻,彻底绝了太子的心,但闹大也有闹大的不好,那便是得正式记入李家族谱,出李家必须得忍受李家的家规。
太子原本迎娶丝萝的日子定在了新年,刚好凑个喜庆,如今已经又过了一段日子,已经是秋日萧瑟,大庆这个地方,寒与热并不能平分秋色,四季夏季最短,秋季来的别样早,秋季,似乎命中注定应该是萧瑟的,众人便只能看着李家娇女李丝萝今日彻底断qíng的一场戏码。
“李家家规,受十鞭,断家qíng,过七qíng路,此后祠堂除名,此身再非李家人。”十里长街,李家年纪最老的长辈站在了路的尽头,面目严峻,居高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