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本纪_作者:蔡某人(47)

2017-12-19 蔡某人

  既然立皋兰为后,那么河朔铁定也自会cha上一脚,英奴胸口憋闷,一口气尚未喘完,就见太史令忽缓缓出列,看样子这朝一时又退不了了。

  “今上,昨日巳时,日有食之,此乃天露其慝以告示焉,还望圣裁。”太史令徐徐奏道,一时四下里寂寂,众人心里明白,这一茬到底还是要提,可谁知道这话头要往哪里引,便都屏息凝神瞧着太史令。

  英奴漫不经心应了声,脑中略略一转,这言外之意是在说人君有瑕?昨天日食,他又不是瞎子,本也以为今日朝会可免,自己只需撤乐,减膳,素服便算修省避灾。

  可内宫一点动静都没有,早朝如常,廷臣们议起事来极其忘我,此刻怕是正事说完,又想起这茬了。他倒没什么好怕的,天下治乱,在天子一人,人君象日,自然是他德行有亏,慢天地,忽鬼神,才会有了日食这等坏事。

  等着他表态而已,说些动听的话,在他,并不是难事。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yīn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备得任其职焉,”太史令继续不紧不慢说着,可话锋至此,众人已察觉出苗头,不免担忧起来。

  此番说辞,后面自然是废话,重点在前一句,在场的都听得明白。果不其然,太史令下面便再也无需遮掩:

  “还请今上免斥臣下以避灾,以救禳。”

  瞧瞧,用意原在这上头呢,英奴来了兴致,不动声色扫了一圈,太史令这话抛得容易,自己得想清楚如何接,免斥臣下,呵呵,免斥谁?

  “诸位同僚,你我在朝为官,便要为今上分忧解难,方才太史令说的好,前朝有逢日食策免三公的旧例,臣以为,”大将军自动出列,和太史令无fèng对接,倒省了英奴思量。

  “偱此旧制,便妥当。”这话续得郑重,众人听得变了神色,面面相觑,太傅早已被诛,大司马韦公罕有露面,徒剩太尉温济之,今日因疟疾刚刚告假,前一段大将军刚把温济之架空,眼下这是bī着太尉告长假的节奏?

  成去非离大将军不远,此刻只默默垂首,面上一丝表qíng也没有,大将军这招简直神来之笔,昨天刚发生的事,一夜便生了诡计,借日食的名头,合qíng合理,再自然不过。

  太尉本就被夺了军权,如今雪上加霜,连虚名都不用担待了,成去非冷冷想着,抬首轻瞥了一眼太史令,复又低首,如老僧入定般动也不动。

  他十分清楚,太尉下去之后,便是父亲。外头艳阳高照着,太极殿上却暗流涌动,一片肃杀之气。

  坐上的英奴早倒吸了口冷气,稳稳心神方道:“上天降下灾异,是警告天子的,朕若委于臣下,这不是圣主的做法。万般有过,罪在朕躬,朕唯有下诏罪己,方可一消天怒。”

  峰回路转,今上竟扳回一城,众人不免惊喜,再仰面瞧今上,皆若有所感,这番举动,倒像明君呀!

  大将军知道他这是在护着温济之,便先顺水推舟:“今上此心jīng诚可感天地,不过,三公职责所在,今上倘执意为之,恐怕也不合yīn阳,君有君命,臣有臣道,今日太尉若在,定勇当其职,今上怎忍心毁太尉半生忠义?”

  高帽子甩的及时,大将军嘴皮子功夫渐长,此刻神qíng悠悠,却自有摄人仪态,殿上气氛再次凝重起来。

  英奴一时无语凝噎,迅速瞥了成家父子一眼,两人皆半点动静不见,心里不免有几分恼意,冷笑想:温济之遭殃,乌衣巷还能远哪里去?

  早朝便在这不甘中戛然而止,大将军意气风发出了大殿,快意平生的感觉真是甚好。今日早朝,大将军奇招骤发,打了个众人措手不及,知道温济之无论如何也逃不过这一劫,唯有上表卸职的份儿,多少还能存些义不容辞的颜面。

  果真,第二日,便如大将军所愿,温济之太尉一职被罢免,从君父到黎民,皆无须再担忧上天忽降无妄之灾,可谓皆大欢喜。这一事了结,封后大典便提上日程。

  长长的送亲队伍自河朔大地出发,迎着东方第一缕晨曦。

  一路颠簸,梦都醒了无数次,皋兰再一次踏上南下的征程。淮河边柳树成群,配着江水芦洲,竟带着河朔才有的浩dàng雄风。等行舟过了长江,那柳映着长堤板桥,就有了江南特有的绵渺幽思。无数绿障,炊烟夕照,起起落落,看得人满眼柔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