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本纪_作者:蔡某人(74)

2017-12-19 蔡某人

  “太后慎言!”huáng裳忙上前抚慰,太后平息一阵神色稍缓才说:“且先不要告诉今上,这事不能张扬,就装作不知道。”

  心里却只剩看不见底的寒意,加九锡的日子太常寺已拟定——来年阳chūn三月,正是好日子,这世上的事大抵都是如此?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她母子二人如今真的是只能仰人鼻息,提心吊胆住在金子做的鸟笼中,几个托孤重臣,许侃山高皇帝远,上回那么大的事也未曾理论。张蕴虽为中书令,可却只会和得好一手稀泥。本指望成若敖能行些霹雳手段,如今竟连面也不露,折子都是成去非递的,仔细算算可依靠的人竟无一人!

  想到此,太后一阵酸楚难耐,眼圈渐渐泛红,huáng裳见状心里已明白七八分,只拱手行礼:“老奴说给您听,只是让太后心里有个底,万不能因此伤了身子。”

  “罢了,其他有没有数先不说,你有这份忠心,我心里是有数的,先退下吧!哀家要静一静……”太后掏了帕子,摆了摆手。

  外面不知何时变的天,灰青天色携裹着冷风,huáng裳仰面看了一眼,“又变天了……”他双手jiāocha起来,慢慢朝回走去。

  第38章

  大司农着了风寒。

  日头出奇得好,他坐在后院植满睡莲的鱼池旁小憩片刻,让自己像脚边那些又白又gān的石子一样接受阳光暖融融的烘烤。

  他告假的当日,也正是太极殿朝议大将军加九锡的那一日。

  长史一人舌战百官,又死了个韩伊,这些,皇甫谧都清楚,不用亲眼见,脑中也能想象出太极殿当日qíng形。

  想到这,他叹息着摇了摇头,目光如秋林夕照,含着一股苍老的意味。很快,后头有细碎的脚步声响起,是史青来了。

  “你来啦?”皇甫谧被日头晒久了,眼睛有些花,打量片刻才看出是史青。史青手里还端着药,是方才进府时特地从下人手里接过的活计。

  “老师,该用药了。”史青小心翼翼伺候着,见皇甫谧一口气喝完那碗浓汁,随即起身替老师轻轻拭了拭嘴角药渍,才安心撩衣坐到了一侧。

  “你手头的《农政全书》定好框架了没?”皇甫谧十分挂心此事,脑中虽昏昏然,可开口问的第一件事便是此。

  史青略略一见礼才恭敬回话:“弟子打算分上、中、下三卷来写,上卷以水稻栽培为中心,中卷则以养牛为主,下卷考虑阐述栽桑养蚕等事宜,不知老师有何高见?弟子也好查缺补漏。”

  “经世大务,总不出外、教两端,而养先于教,尤以农桑为首务,你这样便好。”皇甫谧长吁一口气,嗓子眼不觉有些发痒,遂轻咳一阵,史青正yù起身,被他比了个手势,示意他不必慌张。

  正是这一阵,皇甫谧脑中思绪纷涌不止,竟无端忆起了旧事。许是老了的缘故?人一老,记忆里的人事就越发葱茏。又或许是病的缘故?乌衣巷成若敖此刻不也正在病中么?

  一些他认为早该缥缈不明去无踪迹的人和事,全部一清二楚地藏在心底。

  熟悉的音韵在唇齿间接连滑过,仿佛要将他带回从前盘根错节的岁月里。但他发不出声。名字被qiáng行吞咽回去,火辣辣的,又呛又酸,像变质的酒穿肠入腹,偏偏还余留着几许香醇滋味,令人苦痛却又不舍。

  嘉平年间,他们都还年轻得很,大将军广jiāo天下名士,坐而论道,高谈义理,一时风云际会于此,妙言口耳相诵,知jiāo携手同游,纵论文章千古事,快意平生,欢乐今朝。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最初的风雅兴致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对时局的忧愁。而最初那批名士,在其后不久的一次瘟疫中渐次死掉,突如其来的大规模死亡,让人触目惊心,直到最后,再传来死人的消息,大家都不复一早的慌张,反倒更坦然了。

  而他们,则躲过了这次天灾,也是自那重疫之后,大将军xingqíng突变,仿佛先前澎湃激dàng的图像顷刻即在眼前枯寂了,就像那一代才华天纵的人短短数年便零落殆尽一样。

  累累白骨至今仍静卧建康的衰糙残阳中,大将军于碑前悲恸大哭的场景,也仿佛就在昨日。

  可细细算来,二十载倏忽而过。

  如今,当初的天灾早逝于记忆深处,那么,往后的*呢?

  谈话骤然断掉,老师似乎沉浸在一种难以言传的qíng绪中,史青不便打扰,本打算问的话,此刻也迟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