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的目光从女儿方如云身上滑向孙女儿方丽娉,女儿如娇花,孙女儿如新蕊,若是一辈子留在珠洲这种小地方,就太亏了。
周氏眼明心亮,顺着王氏的目光看过去,瞬间便猜到了王氏的打算,掩袖笑道,“今天听母亲讲了半天古儿,妾身才知道自己做了这么多年方家二奶奶,其实就是只井底之蛙,唉,要是能往京城里去看看,就好了……”
京城里?方如云曾经跟着王氏去过承恩伯府,虽然承恩伯府已经没落了,可那里的繁华气派,也不是她这种长在地方上的小姑娘能想像的,“是啊,娘,如果爹能做京官儿就好了。”
京官儿?就方同知这六品同知,到了京城,可就什么都不是了,比不得为牧一方,说一不二,但是如果想想子孙的前程,这天子脚下,自然要比呆在地方上qiáng得多,“这个么,”
王氏凝眉看着手里的青花瓷茶盏,“待我问问你爹的意思,”顺便再给她京城的父亲写封信,听听他的意思才成。
周氏见王氏意动,忍不住又加了把力,“嫂子,你是读书人家出来的,我听说这京城国子监里人才济济,进了国子监那前程就等于是定下了,如果咱们大哥儿跟二哥儿能在京城拜个鸿儒,那就太好了。”
这下连苏氏都被吸引了,丈夫才具平平,苏氏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唯一的儿子身上,若是可以寻得名师,那就再好不过了,“是啊,咱们方家不缺富贵,但想要真正的撑起门楣来,最少也得出一个进士才成。”
方为民止步于举人,因为方家豪富,上下花了许多银子,又攀上了承恩伯府,算是谋了个小官儿,一步步走到今天,按他的履历,能走到六品同知上,已经是仕途平顺了,再往上升也是有限的很,“你说的没错,咱们两个哥儿都是极聪明的,万不能留在这里给耽误了。”
这小儿子大孙子,苏氏生的长孙方骐跃是王氏跟方为民的掌心宝,加上自小聪明伶俐,自三岁起苏氏亲自为他开蒙,如今十二岁上,方为民已经开始叫他准备来年的童生试了,王氏可不认为孙子年纪小就考不上秀才,但是考中了秀才,下来的举人进士,可不是他们夫妻能帮得到忙的了。
王氏盘算着丈夫的前程,苏氏想的是儿子的功名,周氏跟方如云跟方丽娉想的则是京城的繁华,几个人同时没了说话的yù望,只出神的各自想心事。
“太太,县主请太太们过去呢,”
“走吧,”听到李静宜来请,王氏起身掸了掸衣角,看着两个儿媳,“你们都仔细着些,以前咱们都没有发现,县主还是个有脾气的。”
“是,我也才发现,县主,”在母亲嫂子跟前,方如云自在惯了,“县主是个极会说话的。”
方如云口里的会说话,可不是什么好词,再看她脸上隐隐的忿忿之色,苏氏几个点点头,互相看了一眼各自的仪容,才携手出了漱玉院的大门。
李静宜虽然贵为县主,但到底是客,因此听到小丫鬟来报说王氏她们在门前下轿了,亲自起身扶了含笑迎出绮霞堂,“姨母来了,快请里头坐。”
王氏打量了一眼绮霞阁,“唉,是我疏忽了,当时光图着这绮霞阁里景致好了,现在却发现,地方真是太小了,”
若只是李静宜一个主子,这里是足够的,但是多了玲心珑意两个伤患,光她们就得另派人手照顾,这绮霞阁可不就窄狭了,“要不我再帮你换座院子吧,那边暖霰院地方大,景致也不错的。”
李静宜是打定了主意要跟着父亲回京的,因此对绮霞阁是大是小,舒服与否并没有太多的要求,她不愿意再给王氏添麻烦,摇头道,“姨母多虑了,我觉得这里就挺好的,”
李静宜一指西次间,“姨娘可能是想着有玲心跟珑意在,我这里来往的人多,可是我却觉得,这样离她们两个近一些,玲心她们有个什么动静,我能立马知道了,反而会更安心些。”
“县主还真是慈悲心肠,这哪里是对丫鬟,亲妹妹也不过如此了,”周氏抿嘴一笑,cha话道。
苏氏在一旁颔首,“是啊,如此明主义婢,也是一段佳话了,只是到底是逾礼了,等那两位义婢醒了,只怕也不会安心。”
主子住在东暖阁,奴婢住在西次间,身边还专门有四个丫鬟服侍,这待遇哪里是一般丫鬟能比的?所以苏氏才有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