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户嫡女奋斗史_作者:天际舟(1424)

2017-12-15 天际舟

  在他军中也有能人,将庆隆帝夺位的过程写得如同话本子一般jīng彩。

  先帝为何在临终前改主意另立汝阳王,而庆隆帝又是如何bī宫,bī死先帝圈禁汝阳王。忠于先帝的影卫,如何拼死护住了先帝遗旨。汝阳王如何忍rǔ负重,终于设法将他的儿子送了出来,怀揣遗旨找到了魏明。

  这其中的jīng彩转折,描绘得活灵活现。

  这段故事,抄写了无数本小册子,在围城之间便散发到京城的大街小巷之中。

  在这其中的描述里面,庆隆帝的yīn狠手辣,汝阳王的忍气吞声,先帝的不甘和无奈,影卫的忠心耿耿,宛如亲见。

  只是,庆隆帝受万民拥戴,创下这太平盛世,岂能被这三言两语所说动?

  诋毁他,就等于诋毁众人心中的英雄。这些册子,官府没收了部分,民众焚毁了部分,还剩下极少的数量,在心存疑虑的人们手中流转。

  这册子中所书之事,到底何为真何为假,所有的来龙去脉,只有庆隆帝的心头才最清楚不过。

  但这册子的主角——庆隆帝,早于两日前驾崩于宣政殿。

  受他遗命,秘不发丧。

  除了庆隆帝近身伺候的吴光启外,只有曹皇后、太子、武正翔知道这件事。其余人等,包括就在宫中的肖太后、付贤妃等人均不知晓,更别提朝廷、宗室。

  庆隆帝久不出现在人前,为的就是让这个时候无人怀疑。

  国不可一日无君,但庆隆帝偏偏要营造出这么一个假象,请君入瓮。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第1011章 兵临城下

  武正翔面目肃然气势凌冽的走在宫中长长的甬道之中,两侧是高高的朱红色宫墙,头上是铅云密布的天空。

  整座皇宫,仿佛知道失去了男主人,显得哀恸和压抑。

  然而,皇宫只是座建筑,怎么可能有喜怒哀乐?真正哀恸和压抑的其实是武正翔的内心。

  庆隆帝驾崩了,但他燃烧生命布下的大网才刚刚张开而已。只是没想到,鱼是上钩了,但没想到第一条上钩的,竟然是京畿大营这条大鱼。

  京畿大营中,有三万jīng兵两万辅兵,合计五万有余。

  莫看从字面上看,这数量并不多。但从城墙上望下去,营寨密密麻麻,军旗如林,黑压压一片。

  为防叛乱,洛阳城中常驻的兵马并不多,且派系林立山头众多。

  皇宫中,武胜领着的北衙禁军仅五千人,南衙也不过这个数字。

  京城有五城兵马司,负责九门安危、巡捕缉拿盗贼等。守着城门的士卒,就是属于兵马司管着。另外,京兆府、刑部、大理寺等地各有衙役,但这些林林总总加起来,也不过三千之数。

  算算总兵力,全部加完也才一万三千余人,凭什么和城下大军对抗?

  更何况,由于魏明护短的个xing,京畿大营如同铁板一块,上下一心。且营中士卒都是从边陲之地积了军功升上来的百战老兵,战力不可同日而语。

  一句话,京中的局势相当严峻。

  武正翔和太子再怎么不睦,也要将庆隆帝jiāo代的这最后一件事办好。

  宣政殿,前殿。

  京畿大营扯了反旗,事关重大,太子召集重臣勋贵宗室在此议事。

  悬殊的兵力对比,令众人的心上都如同压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不得轻松。

  “回殿下,洛阳城城墙厚实、防备jīng良,守住绰绰有余。”

  礼部吴尚书这句话,听上去虽然美好,但却并未让太子放心。

  守是能守住了,但叛将围住了京城,粮糙后援均被阻隔在外。在日日攻打之下,京中又能撑多久?

  正值太平盛世,洛阳满城的百姓、士卒、官绅、勋贵、宗室,皇城中的宫女内侍、嫔妃、皇帝皇后等人,已经超过了百万之数。

  这么多人,每日消耗的粮食是一个惊人的数目。

  只不过平时的洛阳城,地处南来北往的洛水之上,每日都有大量的货物流通,才没有感觉出来而已。

  当洛阳成为一座孤城,这个问题就会显现出来,成为最重要的问题。

  “殿下,”户部巩尚书出列一步,禀道:“经过微臣计算,十日后城中就会粮食告急。官仓中的粮食全部拿出来实行粮食配额,能多顶五日。”

  洛阳城中的官仓粮食并不多,只不过是常规储备着以防饥荒而已。真正的军仓,建在离洛阳城几十里之外的洛水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