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道:“xing命关天,武将军古道热肠。刘世子伤势如何?”
“他受了内伤,方才太医前来看过了,须得卧chuáng休养三个月,才可以下地走动。”
吴光启关切道:“原来如此严重,咱家须得回禀皇上。”
武胜点点头,平国公世子受伤,皇上理当知道。
又寒暄了两句,吴光启道:“时辰也不早了,还是办了正事,我们再闲聊。”
……
收到指示,那擂鼓的彪形大汉再次抡起鼓槌,“咚咚咚”的声音传出老远。
吴尚书主持着仪式,唱名完毕,吴光启宣读了事先写好的圣旨,亲手将皇上赏赐的彩头捧出来。
武胜双膝跪地,先是山呼万岁,谢主隆恩,再恭敬的用双手捧过放置彩头的盘子,起身站到一侧。
在洛水河上举行的龙舟比赛,和在别处的不同,一共就四支队伍,而且都是由皇上亲自指定的。因此,不仅是头名有彩头,其他三支也不会落下。
当下,按名次,另外三支队伍的鼓头依次上前谢恩领赏。
看过了仪式,天津桥头上的人cháo才心满意足的散去。
日头正烈,吴尚书是一分钟都不想在这地方待下去,向吴光启告辞道:“吴总管,请原谅则个,他日一定再叙。”
吴光启知道他体丰怕热,无意为难他,道:“吴尚书慢走,咱家就不送了。”
“留步!留步!”吴尚书急匆匆的走了,边走边擦着不断滴落的汗水。
武胜环顾四周,看到一人,招手道:“你过来。”
罗校尉忙凑到他跟前,恭敬问道:“见过武将军。”
武胜道:“你先带着大家伙先去凝香楼,我随后便到。那里我已经遣人先去包下,今儿得了头名,让兄弟们可放开了尽qíng享乐,所有的银钱,都由我出。”
凝香楼?罗校尉听到这个名字,两眼冒着光,这可是洛阳城最好的青楼。不愧是武将军,这大手笔。
这样的好消息,得赶紧告诉兄弟们才是。罗校尉领命,一溜烟的窜进北衙军的彩棚之中。只一个瞬间,彩棚里便传出震耳yù聋的欢呼声,直冲云霄。
武胜好笑的摇摇头,手底下这些汉子,他爱护之极。
转过头,他敛了笑意,转向吴光启道:“吴总管,末将有下qíng要禀。”
吴光启心头一凛,果然来了!
他就知道这件事qíng,没有这么简单。原来,在这里等着他。
☆、第389章 见齐王
吴光启警惕的看了周遭一眼,人群虽然逐渐散去,但稀稀拉拉的还总有几人。
他作了个手势,示意武胜跟着他往皇城走去。天津桥以北是皇城所在,百官进入都要验明腰牌方可进入。
一年仅有一次对外开放,那便是庆隆帝圣寿那日。
端午节赛龙舟虽然够热闹,但天津桥北侧的侍卫仍在,百姓们并不敢逾越半步。
此时日头正烈,皇城前宽阔的广场被太阳晒得发白,空dàngdàng的无任何人影,正是说话的好地方。
……
武正翔远远的看着,大哥和吴光启一前一后的走向皇城,他微微一想,唇角浮起一丝笑意。
看来大哥是想借着这件事qíng,对京畿大营发难了!
这朝中,虽然分外武将、文官两个大的派系。但就像文官中又分清流、浊流,这武将中也分为武勋、平民。
比起武将、文官这两大派系的互相看不顺眼,涉及到彼此的切身利益,内部的争斗更加白热化。
几年前在端午的龙舟赛上,北衙军中死了一人,最后在庆隆帝的劝解下不了了之。
大哥这么护短的人,不可能忘记这仇恨。终于,到今天抓住了机会,务必要狠狠的报复回来。
武正翔想通此节,转身走入人群之中。他不过是来看一下,既然大哥有正事要办,便不再上前。
……
樊彬看着齐王勉励了那领赏的鼓头几句,回转到彩棚之中。
他缓步靠近,听到里面众人议论纷纷。
输了比赛,划龙舟的汉子们并没有丧气,鼓头道:“今年我们输在沉不住气,看见京畿大营的龙舟过去了,就想追上。结果早早耗尽了力气,在冲刺时反而无能为力。”
听他这样说,汉子们面有愧色,道:“王爷,是我们愧对你的栽培。关键时刻,竟然使不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