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艺、女红,你都属上上乘,在这京中能胜过你的人寥寥无几。但这毛笔字,实在是有些惨不忍睹。”宁先生点评道。
“楠姨说的是,我也实在是使不来这软绵绵的毛笔,无处着力。”徐婉真有些苦恼,她这笔字实在是有些见不得人。
宁先生拍拍她的手,笑道:“人无完人。在这里,毛笔都是自幼练起,你现在才开始练,自然是太晚了,不要qiáng求。”
徐婉真拿过一篇她用鹅毛笔写的硬笔书法过来,道:“所以我取了个巧,楠姨您看。”
只一眼,宁先生便看出了端倪,问道:“你做出了鹅毛笔?”
徐婉真调皮的一笑,“真儿还想着保密呢,没想到楠姨一眼便看出来了。”
让采丝将盛放鹅毛笔的匣子端过来,道:“楠姨您看,我觉得还是这个好使。”
宁先生点点头,道:“日常用着,比毛笔方便多了,尤其是记账。一支笔一管墨,方便轻巧。徐家本就在经商,怎么没想过做这鹅毛笔的生意?”
徐婉真苦笑道:“我刚到京时,设法营救阿爹阿哥。好不容易搭上昭阳公主的门路,就将这鹅毛笔送了上去。却是不好再cha手鹅毛笔的生意。只是将方子给了阿哥,给家中管事、账房都配上,增加一些便利。”
“这也没什么。”宁先生安慰她道:“你们主营的是丝绸,笔墨铺子又是另一门生意,老话说隔行如隔山呢。”
但也有一句话,叫“生意都是想通的。”只要经商有道,丝绸也好,笔墨也好,只是售卖的货物不同,并无太多本质上的差别。
宁先生一番好意,徐婉真自然受了,道:“楠姨说的是,阿哥眼下已是忙得脚不沾地。要是再多一个笔墨铺子,亚更都管不过来。”
……
两人口中的徐文敏,此时执着一柄青油伞,身侧是一辆双人青幔轿,正等在天津桥头。
何进今日休沐,从皇城里验过腰牌出来,一名小太监为他撑着伞。
远远的,他瞧见徐文敏,心头狐疑,难道他正在候着自己?
过了天津桥,徐文敏笑着迎上来,拱手道:“在下已恭候多时,何大人还记得在下否?”
他面上的笑容如chūn风般和煦,恭敬有礼,让何进有如沐chūn风之感。
何进本就有识人之能,何况是前几天刚见过之人。忙笑道:“徐少爷太过客气,怎敢劳烦你来迎接?”
“这几日大雨,城中多有积水。在下恐大人行走不便,才特意来接,大人不怪在下唐突就好。”徐文敏笑道。
他如此周到,让何进心头熨帖无比。
太监最看重的,就是他人的尊敬和世俗的享受,他也不能例外。这份尊敬由徐文敏做出来,是如此理所当然不露痕迹。何进作为宫中的大太监,想巴结他的人多了去了,但眼前这名少年仍然能给他不一样的感受。
两人上了轿,徐文敏问道:“大人是想先回府歇息,还是想先去锦绣记看看?”
他这么殷勤,让何进不忍拒绝他的好意,道:“去锦绣记,我闻名已久,还未曾亲自去看过。”
雨中行人减少,轿子只花了两刻钟功夫就到了锦绣记。
将何进请进了后院的雅间,上了今年的新茶。
何进品了一口雨前龙井,舒舒服服的往后一靠,看着窗外的细雨,惬意之极。
“大人,在下拣了几匹上好的锦缎,已经送往府上,想必尊夫人会喜欢。”
“无功不受禄,说罢,你小子打的什么主意?”
徐文敏不好意思的笑笑:“被大人看穿了。”
将手边的两个锦盒打开,放到何进的面前,“大人请看。这是我们新张罗的生意,不知道大人您有何指教?”
何进探头一看,盒中分别放着一柄软烟罗绢扇、一朵栩栩如生的绢花。都是上好的jīng品,熏制了清冽的玉华香,香气芬芳而不媚俗。
何进拈起一朵绢花,仔细端详片刻,道:“瞧着眼熟。哦,咱家想起来了,在宫中见昭阳公主簪过。”
“您看这生意可做得?”
皇宫里有各皇商定期供货,比如衣料果蔬等,但类似绢扇、绢花这样的小物件,大多是尚衣局自己做了,或者是根据妃子喜好,在外采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