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那时候是的确不知永安帝想什么,直到四皇子五皇子六皇子家一起出事,永安帝又见了他……
“有一年的时间了,幕后黑手藏得实在太深,朕的手下无能依然没找到他们,至于你,别再委屈了,再说你再不露面,朝堂上记得你的臣子会越来越少的。”永安帝见面便是这句,他要再立太子。
原来父皇相信了他的,没急着复立是想先找出幕后之人,免得幕后黑手再对他下狠手,只是废的时间也不能拖太久,不然他就真没威信了。
太子自然是感激的,然后永安帝把他带在身边,和从前一样许多事都不瞒他,包括归义侯从西溪寄回的密折。
永安帝自发现太子是冤枉的,再看那些为太子说话奋不顾身的,就成了大大的忠臣,可人都给罚到狱里的,再忽然放出来怎么解释,实话实说吧又怕其中有嘴不严的——忠诚和守口如瓶不是一回事,再说也会让幕后之人警惕皇帝是不是怀疑什么了。
所以永安帝gān脆就顺水推舟真的把人全流放了,正好也试试这些人是不是能贫贱不能移,是不是有的人为太子说话只是一时冲动,甚至还有的是幕后之人的手下,玩的是苦ròu计。
西溪自古便是流放之地,把犯官发配到那里是正常的,只是西溪有好多人贩子,有的是前几代皇帝默许的,有的是别的权贵买通的,为的就是把那些皇帝不好明着杀掉的,有机会翻身的,全暗暗整死和斩糙除根。
可永安帝将来还要用这些人的,可他要下令清理人贩子,不是让人明显看出他对那些犯官的回护吗?怎么办呢?
☆、第二百一十四章 前因后果
永安帝在关于西溪的治理上,是想来想去,忽然想到了归义侯,归义侯的父亲老归义侯是太后亲姐姐的嫡长子,是永安帝的表兄,真正是外戚和自己人,所以在归义侯回乡守孝时,还每隔几个月就给皇帝写信,聊些家常。
所以永安帝知道临江郡主病了,还好多郎中都治不好,郡主府的府医暗示归义侯心里要有准备,还知道归义侯的小女儿元宵节被人贩子带走,又被另一个人贩子送回来,而那孩子估计是吓得脑子糊涂了,居然对送她回来的人贩子比亲爹娘都亲!
临江郡主估计也是病糊涂了,对人贩子是感恩戴德的,归义侯不过稍微说了句不要和那些人来往,他女儿就闹郡主一着急还晕了,弄得他没办法。
永安帝接到归义侯诉苦的信,是归义侯想求宫里赐下几位教养嬷嬷给他女儿,永安帝虽然同qíng,但忽然觉得这也是个好机会。
于是当皇帝的让归义侯去当了昌隆县令,让他支持那与他家“有恩”的人贩子掌管江北一带贩卖人口的生意,顺带着把西溪也包括进去了。
归义侯明面上十分的纵容钱chūn烟,其实钱chūn烟身边让他安放进去好些人,永安帝怎么可能真让人贩子坐大的,钱chūn烟用完之后,估计就没用了。
永安帝主要是想着,皇帝仁慈没对犯官们赶尽杀绝,那幕后之人会不会也象对简郡王似的不甘心追到西溪下手,比如也利用人贩子对夏家肖家他们斩糙除根?
可惜的是,西溪犯官里变得最快的是姓杨的,可人家卖的是自己的两个女儿,卖到了钱chūn烟手里,那两小姑娘因为模样还行又是官员的孩子带了几分书卷味,钱chūn烟想好好培养培养再卖个好价钱没急着出手,归义侯也就没急着救人。
归义侯是知道夏家三姑娘来西溪的事,还感叹曹家也不是什么好的,可他想不到钱chūn烟胆大包天居然去西溪打夏百合的主意,人家是帝师的孙女皇帝儿媳妇的亲妹妹,是能随便卖的?皇家脸面还要不要了?!
因为永安帝还没明确说西溪的犯官将来会官复原职,归义侯就没急着马上找钱chūn烟,他心想吓狠了也好,说不上能诈出那些藏得深的。
结果西溪的人是怕了,不单是夏侯写信给康关城,其他家有没出事亲友的,也悄悄的递消息,求把孩子救出去,给孩子一条生路。
所有消息都被归义侯给截获了,但他看来看去没发现可疑的,这时候钱chūn烟却病得要死,又求过来要夏家的把柄说请夏家三姑娘给她治病。
归义侯当时可不信夏家姑娘能治病救人,他以为钱chūn烟是病急乱投医,所以就给她了,想借她的口再吓吓西溪的犯官,反正这女的也就最后这点用了,他尽力了,妻女还能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