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不改_作者:高楼望月(387)

2017-12-16 高楼望月

  夏家三姑娘没几个太医认识的,他们大哭,哭的是自己这些年的心酸委屈,不容易啊,真心不容易!

  傅嘉勉跪在傅家子孙的行列里,终于明白大爷爷为什么要说为夏家三姑娘讨公道,还不用通知别的太医了,同行是冤家不假,但同行也更容易同病相怜同仇敌忾。

  “朕也是头回听说,原来这救人一命也是错的。”永安帝坐在龙椅上,对下面的大臣如此说道。

  刑部梁侍郎匆匆出列,跪倒在地全身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能说什么,说自己孩子做的糊涂事他根本不知qíng,可他的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还不是因为他常在家抱怨,说顶头上司是皇亲国戚,他就是再努力再立功,也升迁无望。

  刑部李尚书也出列,在离梁侍郎两米远的地方跪下来,声泪俱下的请罪,说没教好儿子,十七、八岁的人居然不会保护自己,居然受伤了,惊动了夏家姑娘给李进治病,他说是他妻子关心则乱非去夏家的,错都错在李家,梁家要怨要报复冲李家来就好了,一个姑娘家的梁家怎么下得了手?

  ☆、第二百五十五章 早朝争辩

  李尚书还说,他自出任刑部尚书以来,兢兢业业丝毫不敢辜负皇恩,他有没有尽忠尽职,请皇上派人详查,要的确有贪赃枉法制造冤假错案的,他脑袋落地也没二话,就由梁侍郎接任好了,可要是没有,也请皇上还他个公道,不然他还怎么主持刑部的工作?

  不过无论他是不是冤枉的,这件事和治病救人的郎中有什么关系?他实在是不明白,梁家怎么会想到报复夏家的,而且还是和曹家搅和到一起了,曹家的名声都坏了,梁家小姐不知道?她会不会也是因为对曹向明心存仰慕啊?

  夏侯也在早朝的行列里,他原本计划着当李尚书喊冤时,他也跪出来求皇上做主的,结果一看李尚书这架势,他就不好意思跟着出来露脸了……没人家会哭也没人家会说啊!

  李尚书比永安帝和夏侯要小上十岁,可那也是四十多的中年人了,还是刑部的一把手,正二品的高官,可人家说哭眼泪就下来了,那嘴更是气人,一边跪的梁侍郎抖得更厉害了,不单是吓得,还有气得。

  永安帝倒是想笑,他这个表弟他了解,最是要qiáng的一个人,明明生来就是郡王一生的富贵都保证了,却闭门苦读,二十岁时中了进士,不留在京城外放到一个小地方做县令,当年就把县里的积案都给破了,然后一步一步,四十岁那年升迁为刑部尚书的。

  李尚书是靠自己还是靠身份才做了高官的,朝中大臣几乎都清楚,所以李尚书哭着喊冤,还是同qíng的人居多,再说李家的两儿子,老大像爹做事踏实,老二胆小怕事,都没和哪家结仇,没人会说仗势欺人活该看不见就不该救的。

  “爱卿为国尽忠,朕自然不能寒了忠良的心……”永安帝吩咐让摘了梁侍郎的官帽,将梁家满门入狱,jiāo由大理寺详查,按律宣判就好。

  “皇上开恩,小女她做的事臣并不知qíng啊……”梁侍郎在喊声中被带走了。

  李尚书谢恩起来,擦擦眼泪回队列中站好,夏侯这才出来:“臣也求皇上主持公道,夏家和曹家已经退婚,这件事是大理寺断案宣判的,曹家人却勾结梁家进了百花园,将小女bī得跳了河,曹家人光天化日之下便敢做此恶行,不杀不足以泄民愤!”

  “皇上,曹家卢氏乃一介女流,她如何有这样大的胆子,常言道夫唱妇随,这背后必然有曹向明在指使,曹向明此人向来是习惯躲在女人身后的。”虽然卢阁老没来,但朝上还有受过卢家恩的,听着夏侯要曹家满门的xing命,不得不站了出来。

  “潘大人此言差矣,卢氏那毒妇连娘家侄子都敢害,这世上怕就没有她做不出来的恶行!”另一个亲近夏家的大臣马上就出言反驳,还看了卢侍郎一眼,意思很明白,卢家自己人都不为卢清影求qíng,你出来做什么?

  这话很有理,卢阁老不来,可卢侍郎就在朝堂上呢,卢家要不要保卢清影这个胳膊肘儿朝外拐的女儿,卢家人应该自己决定。

  卢侍郎心里不知该怎么埋怨家里人,他怪爹娘偏心,妹妹做了那么多坏事还要保她,就不想想儿孙的将来,他气卢清影的不争气,宰相的孙女要找什么样的好人家找不着?非要和曹向明绑一块不是脑子有病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