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祖宅亲手做过莲灯,但其实也只是把别人做好的灯盏和灯座黏在一起,并没有任何难度。
林彦弘有生以来做的最熟练的,还是编蒲团,就算现在要他动手,也是不惧的。
原本纠结了很久,在经典款式和小láng崽外形的灯中纠结了一阵子,林彦弘亲眼见了齐张氏在工匠那里订做的一人来高的云龙盘山彩灯后,毅然决定还是做一个经典款,重心意不重形式。
于是,林彦弘就叫念北和琥珀帮他备了材料,每天从翰林院归来,就沉浸在书桌前,慢慢研究。
好不容易把四四方方的灯体粘好,就要开始在上面进行彩绘,这点林彦弘倒是不怕。
因为不能做láng形的花灯,林彦弘决定在灯的四面各画一幅小láng崽,让它有些“参与感”。
起初他做灯的时候,李景承就站在他旁边盯着看,好像在督促他做得好一些。
到后来开始作画了,某人扭头就走进了内室,林彦弘正在心中构思画面,也没什么管他。
等回过神来,就发现小láng崽不知道何时爬上了他的桌子,正在旁边的一个角落扭来扭去,不知道在gān什么。
林彦弘看过去,它就立刻摆正了,只是一前一后的小肥腿,侧面看去圆滚滚的小屁屁和扫动的小尾巴太过抢眼——那姿势真是要多妖娆有多妖娆。
林彦弘:“……”
——他不需要实物参考就能默下你的“曼妙”身姿,所以不用这么拼!
经过几个日夜的辛苦,他终于把送给家里人的所有彩灯都做好了。
相比于府里挂起来的那些各式各样的彩灯,林彦弘这种四面灯就显得十分朴素了。
但那上面的彩绘都是他一笔一笔画出来的,仔细看去就能发现,极其耐看。
齐张氏收到了她那盏画有美人图的灯,高兴极了——那四面美人姿态各异,却都带着一丝齐张氏的影子,让人一看就知道这华服美人都是齐张氏。
……
转眼就到了元宵节,京城果然早早就装饰妥当,就等初八当夜,齐齐燃灯。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chuī落,星如雨。
是夜,整个天京就好像被点亮起来,冬季的寒冷也正悄然褪去,感觉chūn天马上就要到来。
梁帝李祈熹携百官于宫中赏灯。
与齐府中的彩灯相比,宫中灯显然更加华丽。
光是一盏重瓣莲花琉璃灯,就做了整整十二层,而且层层不同色,渐渐晕染,在灯光映照之下,流光溢彩,甚是jīng美。
虽说陛下与民同乐,京中有品级的官员悉数到场,但林彦弘这等七品官员按例会在队伍的最末端行走,根本无缘面圣。
林彦弘心安理得跟在韩齐和赵广颖身侧,打算着今夜舅父和李景承也在宫中,他们若要出门赏灯,就是第二天的事qíng了。
正在这时,有一前方忽而有一队人走来,为首赫然是官家身边的内侍。
只见他径直走到林彦弘他们这边:“陛下有旨,宣韩大人,赵大人和林大人上前觐见。”
虽然内侍没有点出其名讳,但把这三姓放在一起,任谁都知道,官家要见的,正是去岁新科三鼎甲、先正在翰林院任职的韩齐、赵广颖和林彦弘。
三人闻言也愣怔了一下,才紧跟内侍,走上前去面圣。
翰林院虽是机要,但如林彦弘他们这般的修撰、编修小官,还很难与陛下见面。
尤其是林彦弘,不像韩齐和赵广颖在拟写朝中文件,而是跟着几位老大人在院中编修史记,不要说陛下了,就是掌院的翰林学士,一个月都难得碰到几面。
梁帝想起他们,完全是巧合,他正与王相等人jiāo谈,偶尔跟他提及青桐书院,自然又说起了同样出自青桐的林小探花。
再加上他最近与悟觉大师见面,也提及某人,所以看到绘有佛教故事的宫灯,就不禁想见这孩子一面。
随着年纪增长,再加上年前大病一场,李祈熹虽不愿承认自己已开始步入暮年,但潜意识里却喜欢看些新鲜、青chūn的人事物。
最近他极其宠爱年纪小的嫔妃,刚刚借着年节给两个嫔提了位份,太后原本有些异议,但梁帝坚持,她也只能作罢。
皇子这边,他也开始亲近年岁偏小的小皇子,倒是有些不待见几个大的,连带着贵妃、淑妃那里也不怎么去了。
元宵赏灯,身边跟着一众老臣,好不容易看到三个年轻的,李祈熹的心qíng瞬时好了许多,极其亲切地叫他们三人就近了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