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嫡子攻略_作者:朝朝暮夕(388)

2017-12-15 朝朝暮夕

  再加上几位皇子接连殒命,据说王相得知消息后就立刻咳了血,眼见是悲痛至极,受到剧烈打击而一病不起,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说句不好听的话,要不是王相原来还算身体硬朗,换了别人,恐怕现在已经悲惧jiāo加,一命呜呼都不夸张。

  但那心腹不敢真拿此话“提醒”循亲王,所以只能婉转地道:“王相几年前就曾因病乞骸骨,若不是陛下遣御医为其诊治,王相恐怕还不会还朝……这次也许是旧疾复发?”

  说起王相的旧疾和辞官休养,李景循不由得想起几年前父皇频召老臣回京的事qíng。

  那时候已经有人向陛下提出立储的事qíng,但陛下却没有任何表示。

  隔了段时间,梁帝就开始陆陆续续将当年他身边的直臣和纯臣都召回京中,其中还包括如今的御史大夫庄舜远。

  起初大家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与立储有何关系,是仔细想过才能明白其中深意。

  召纯臣回京,恰恰是陛下动了立储念头的预示——他不想让任何人左右自己的判断,也希望身边的臣子能只听命于官家,不随意“勾搭”皇子。

  ——可若是真如大家猜测的那样,父皇从那个时候就动了立储的心,又何故迟迟做不了决定,以至于发展到现在这般地步呢?

  李景循有时候会想:要是父皇早些做出决断,让太子之外的人也早些断了念想,或许他们兄弟就不会走到今天这般你死我活的地步。

  但他没想过的是,就算梁帝真的早就选定了一位继承人,只要新帝一日不坐上那个位置,曾经离那个位置同样很近的人就永远不会甘心和放弃。

  或者换句话说,哪怕新帝坐上了那个位置又如何,旁的人就能彻底死心了吗?

  如果这样就彻底死心了,那如今靖王和祺王的行为,又如何解释?

  人的yù望总是无穷无尽的,更何况他们争的是这世上最至尊的位置,但凡有些希望,就能引发无穷无尽的渴望。

  “既然王家人要大夫,就给他们大夫,王季早些好起来,就再也推脱不得了……你让御医局送个御医去刑部大牢,好好帮王相看看!”

  李景循bī迫王相不成,却到底不敢像杀其他大臣一般直接杀死王季。

  这位曾是帝师,连陛下也得尊称他一声老师,就像李景循至今不敢弑君一样,他同样不能直接拿王相开刀,于是只能构织王相里通外贼的罪名,将他举家拿下,再慢慢想办法清算。

  其实一开始循亲王是打算送王季到诏狱去走一走的,但像诏狱这种地方,还不是人人想去就能去的。

  没有陛下的明旨,就算是太后或者太子都无权将王相这样的重臣下诏狱。

  李景循虽然bī宫成功,但到底还没有真正登上皇位,是以也没有这样的权利。

  于是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将王相一家人送进了刑部大牢,以王季自身xing命还有全族人的xing命和声誉为要挟,bī迫对方早日“识时务者为俊杰”地为他拟诏。

  在李景循看来,他已经做出了如此的退让,如果王季还继续这般冥顽不灵、依旧不愿意为他效命,那就不要怪他狠心,来个先礼后兵了!

  ……

  问完了王相的事qíng,李景循接着询问太后的qíng况:“慈安宫那边如何?”

  那心腹拜而答道:“太后还是跟之前一样,于寝殿中休养,对我们的人避而不见,但这次太后传话出来,说想见见九皇子和其余几个小皇子。”

  李景循嘴角牵起一抹嘲讽的笑容:“不想见孤,倒想见几个小皇子,看来皇祖母对孤还是不太满意呢……你们说,若是皇祖母只剩下孤一个孙子,会不会比较不容易被分薄了注意力,只宠爱孤一人?”

  要说太后对哪个孙子最好,其实既不是早逝的大皇子,也不是最小而早夭的老十六,而是裕王世子李景承。

  当初王世子在京,太后对李景承甚至比对几个皇子还要亲近,让大家羡慕不已。

  那时候太后的亲孙子很多,除了对裕王世子李景承比较特别一些,对诸皇子倒是一视同仁得很。

  时常嘘寒问暖,关心他们建府之后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子嗣,也关心他们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心分得平均了,反而让人感觉不到喜悦。

  太后以前对李景循当然是慈爱的,尤其是他第一次在父王面前失了宠信,太后这个祖母多次将李景循叫至慈安宫加以安慰,让他不至于完全失了魂、落了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