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嫡子攻略_作者:朝朝暮夕(401)

2017-12-15 朝朝暮夕

  倒是他的几个侍从能够看到这明显的变化,心里多少为自家的公子感到不平和担忧。

  血脉尊贵的皇族,如今沦为庶民,寄人篱下不说,还不知道何时就会因为失去被利用的价值而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光是想想,就觉得心酸无比。

  不过,李景殊的平静和由衷的放松,渐渐地感染了他们,让人觉得能保住一条xing命,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

  而且他们见官署后宅的人对李景殊还算客气,就暂时把心中的忧虑放到一边,腾出手脚来收拾院子、清理房间,起码让李景殊能够住在gān净舒适的环境里。

  李景殊刚刚搬进“新家”的时候,林彦弘来看过他几次,偶尔逗留一下,也算是观察这位三公子在真的经历身份剧变之后,心志有没有发生改变。

  事实证明,已经登基为帝的裕王殿下选择李景殊,是个极其正确的选择。

  “若其坠入尘埃仍心志未变,则此子可用。”

  林彦弘看到李祈裕的信件,心底是希望李景殊能够经得住裕王的考验,这样将来他离开西沧,也能更加放心。

  “我虽不懂农务,但也听阿留他们说过,这时候赶种一批作物,还是有可能抢在秋末之时得到粮食,这样一来,多少能够弥补之前因战乱而荒废的农事。”

  李景殊还不知林彦弘正为他感到庆幸,听林彦弘谈到西沧世家已经接纳了部分流民,给他们提供暂时的居所和食物、安排他们抢种庄稼,于是提了些建议。

  待到谈完了事qíng,李景殊“听”出林彦弘声音中的疲惫,不禁开口劝道:“虽然事务繁忙,但林长史还需多多注意身体才是。”

  林彦弘点了点头,后又想起李景殊看不见——因为对方的“心明”,让林彦弘总会忽略他有眼疾的事qíng,于是说道:“我会的,三公子亦是要保重……之前你提到的周大人和陈大人,能力确实非同凡响,有他们配合处理事qíng,总能事半功倍,我很放心。”

  李景殊听到这里,似有所感:“长史何时回平武?”

  新帝登基之后,一切尘埃落定,西沧的局势也渐渐稳定下来,照理说林长史应当轻松许多,但在李景殊“看”来,林彦弘最近明显变得忙碌起来,甚至比之前还要忙碌几分。

  能够让林彦弘大力扶持本地的官员做事的原因,无非是因为在朝廷暂时无法委任新长史到西沧的qíng况下,林长史马上要回平阳都督府而无法再顾及西昌事务了。

  跟聪明的人说话,总是省心很多,哪怕林彦弘只字未提回平武的事qíng,对方也能从他的话语中判断出来。

  他坦诚地回答:“已经得了陛下口谕,最迟这个月底,我就要回平武去了。”

  新帝继位,除了按照惯例大赦天下之外,自然还会加设恩科。

  这一年的秋闱和来年的chūn闱之后,将有一批新的进士会被委任前往各地,尤其是因为反王叛乱还失了不少人才的西域和南境。

  在此之前,西昌都督府的事务暂由属官代为执行,林彦弘自然希望能在自己离开之前做好一切安排。

  李景殊忽而想到,他“眼”前的这位林长史今岁不过刚刚行了冠礼。

  年少的探花入翰林院成为编修,被封朝议郎,之后又当上了没有经验的都督府长史……林彦弘在这几年经历的,恐怕是别人十年甚至十几年都经历不到的“跌宕起伏”。

  困难的环境、混乱的局势,带给年轻的官员更多的困难和挑战,迫使他比同龄人更快地成长起来,但同时也让他获得了别人几十年都未必能得到的机会去磨砺自己。

  单就李景殊所见,林彦弘在西沧这段时间的成长就有目共睹,任谁再看到林小探花,都再也说不出他的不足。

  怕是连林彦弘自己回首望去,也会惊讶于自己这几年的巨大改变。

  所谓国战识忠将,乱世出英雄,大抵就是这个样子。

  李景殊由林彦弘,不禁想到了曾跟他一起来西沧、后来又回去平武的李景承。

  原来的裕王世子李景承并没有跟裕王妃和弟弟一起入京,而是被裕王留在北境,这听上去是件顺理成章的事qíng——在没有其他皇子能够去边境的qíng况下,同为皇族的王世子自然是最佳人选。

  但这种qíng况还是让李景殊感到有几分莫名的违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