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君欢_作者:村口的沙包(504)

2017-12-12 村口的沙包

  能够接触到这么多国家机密,军机要事,傅渊是绝不可能的,他也还没有本事替他这个做爹的想条完美的退路出来。

  周毓白一定是把所有的都策划好了。

  “我虽承认他才能出众,但是他才多大年纪?你知道不知道,一个错误的决定,可能会搭进去边境多少军民的xing命?!”

  傅琨将手头一本薄薄的奏疏甩在傅渊面前。

  这是他将要疏给皇帝,辩驳王永澄主张的折子。

  他道:“纸上谈兵!”

  傅琨可以不计较周毓白为了迎娶傅念君算计到傅渊和他自己头上来,但是要他不接手枢密院,周毓白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服他,是不可能的。

  即便他现在一时妥协,今后也保不准会有什么其他的举措。

  他如今的矛盾,只是他不想将来彻底与自己的儿子和女婿刀剑相向。

  现在他们两个在他看来,还只是两个不自量力的孩子。

  傅渊淡淡地扫了那奏疏一眼,冷静道:

  “爹爹可知,狄将军马上就要进京了……您可还,记得他?”

  狄?

  这个姓并不多见。

  狄鸣就是一个。

  傅琨很快就想起来了。

  他愣了愣:

  “是他……”

  周毓白要用的人,是他?

  说起来,这个狄鸣的人生也算称得上一段传奇。

  他出身贫寒,十五六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他代兄受过,被“逮罪入京,窜名赤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一身骑马she击的好本事。

  他早期不过是隶属于御马直的一名骑兵,后因朝廷下诏选择卫士到边疆,他才稍有机会出头,被选做延州指使。

  这样出身的人,注定很难在这个时局有大出息,何况太祖起始就重文轻武,那些开国将帅的后人和武举出身的正经军士尚且并不见得多有重用,他这样以罪犯身份一直在边疆huáng泥地里打滚的人,说实话能到如今的位置,已经很不错了。

  狄鸣英勇无比,连傅琨都听说过,在边疆立下过不少功劳,还得到过时任经略判官的尹舒的赏识,尹舒与他谈论军事,觉得他乃百年一遇的良才,很欣赏他,便向朝廷连写了好几道奏疏推荐,但是尹舒本身就与当时的经略使、现在的枢相文博不对付,文博只对狄鸣下了这样不客气的判断:

  “不知古今历史,胸无点墨,徒有匹夫之勇尔,他若为良才,何为废材耶?”

  其实文博的判断并没有错,狄鸣确实连大字都不识几个。

  如尹舒、文博,乃至齐循的父亲齐延,虽为武官,却也是要求有必需的才能和素养。

  而这件事,多少也影响到尹舒后来愤而辞官离京,他现如今不过是监一州酒水的小官罢了。

  狄鸣也不愿意再在文博手下,后来也自请调任去了西南,平定蛮人,这些年也很有成绩。

  只是谁都知道,这是文枢相不看好的人,枢密院又怎么可能好好地提拔他。

  大宋从来不缺官员,文臣武将,俯拾皆是,更不缺狄鸣这般无钱无势,还不会钻营的官。

  官多人多,便有不可避免的吏治混乱,若要整顿,非一朝一夕的事。

  而这其中,有多少人曾被埋没或正在被埋没,傅琨真的数不清。

  他终于缓下脸色道:“前两年原本有个机会提拔他进枢密院,毕竟以他的军功,绰绰有余,但是听闻当时他纵容部下杀了张淑妃的族人,晋升之事又被弹压下来。”

  这件事傅琨留意过,还曾向当今圣上提过几句,这件事有内qíng,应该再细细查查。

  但是皇帝的态度很无所谓,傅琨也忙于二府政事,实在不宜越权去管太多,便也不曾多言。

  很快,张淑妃的伯父就晋升了宣徽使。

  而狄鸣,依然请命留在了西南,他直言,自己不适合京城。

  皇帝不在乎,百官不在乎,从未有人把这当作一件大事。

  “原来是他……”

  傅琨拧眉:

  “寿chūn郡王好大的胆子,他如何就能轻易认定狄鸣必然会力挽狂澜?”

  但凡涉及到西夏战事的,贬谪的官员一批接一批,谁也没有本事说一定就能和西夏打到出一个朝廷满意的结果来。

  周毓白怎么敢,狄鸣又怎么敢?

  “让我想想,让我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