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物美价廉,连盗版都不会有多少生存空间。等到牌子立起来,成为“jīng品书籍”的代言人,到时候自然能够积累一批固定读者。
“既如此,就jiāo给你印也无妨。不过丑话说在前面,若是这书卖不出去,你可不能找我们的麻烦。”唐七叔笑着打趣,也等于是替其他人将这件事给答应下来了。
周敏自然是连连保证不会。几位先生又都说要回去整理一下文稿,到时候让人给她送去。商定此事之后,周敏才带着满心的兴奋离开。
从汤泉山房出来,周敏又去了作坊那边,宣布了可以开始印书的好消息。
在所有人的兴奋与欢呼之中,她将几位师傅单独叫到一边,jiāo代了一件事,“在印书之前,你们几位先给咱们的书设计一个款识出来,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书是咱们家的。”
这是所有的书房都会做的事,就连皇室印发的东西,也都有自己的款式,所以工匠们也不奇怪,只是问,“东家,那咱们要印个什么名号?”
“市面上都是什么名号?”
“多是某某斋、某某轩之类。”工匠们道。
周敏琢磨了一下,便道,“那咱们就叫……共赏斋,如何?”
“这……可有什么出处?”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是陶渊明的诗。”周敏道,“到时候把这两句也刻在书上,让人知道出处,印象想必会更深刻。”
这些工匠们虽然做的都是最普通的工作,但真要说起来,文化水平也不低。毕竟虽然刻版并不需要认字,但那是民间小工坊的做法,这些工匠都是从宫中出来的,刻版要求jīng益求jīng,自然都是识文断字的,听到周敏这番话,都不由点头,称赞这个名字取得好。
然后几位师傅拿了纸笔过来,没一会儿就绘出了好几种款识的样式,让周敏挑选。
周敏选了一个比较有设计感和个xing化的,“就是它吧。”顿了顿,又问,“雕版的时候,有没有办法将这个款识弄得复杂一些,不那么容易仿造呢?”
“这个容易。”其中一位工匠道,“用yīn阳刻便能做到,再在其中添减笔画,作为辨识之用,基本上很难仿冒。”
所谓yīn阳刻,指的是刻版的方式。
正常的雕版是阳刻,也叫凸刻,是将除了文字之外的部分刮去,让文字凸出来,而后在上面刷墨,覆上纸张之后,便能够印出文字。但是也有特殊的刻版,将文字的部分刮去,留下空白的部分,然后在文字内部填墨刷印。因为文字是凹进去的,所以也叫凹刻或yīn刻。
yīn阳刻,自然就是将这两者结合起来,除非拿到版式,否则很难依样仿制。
至于增减笔画,更是古代仿制仿冒的常用方法。
定下了款识,周敏又跟几人一起将书名和封面的排版定了下来,务求美观大方。因为是正经的作品,所以也没用什么人物封面,省了一道功夫。
最后,她还特意在封底加了一行小字:共赏斋出品,翻版必究。
虽然未必有用,但态度要先表达出来。将来说不定可以从宣斌那里入手,推动盗版相关法律的成立。不过难度估计比改良水稻品种还要大,毕竟只要有利益在,资本家们才不会管合法不合法,这种事是即便几百上千年之后,也无法完全杜绝的。
任重道远啊……
设计方面的内容定下来之后,剩下的就是印刷了。这是工匠们的老本行,不需要周敏多嘴,所以她只需要等着就可以了。
第一批印量是五百本,但因为印刷采用的是人工的方式,所以速度很慢,估计要印一段时间。周敏便琢磨着,是不是想办法改进一下印刷方式,至少铺纸和刷印的过程,完全可以使用机械替代,能够极大的提高印刷速度。
这项很有前途的工作,她jiāo给了挺有物理天赋的石头。毕竟论动手能力,十个自己捆起来都比不上石头,周敏还记得石头弄出风扇式抽水机时自己的惊艳,所以也很期待他再给自己一个惊喜。
为此周敏还特意跟石头到作坊去考察了一整天,观察工人们印刷时的各种环节,好让他寻找灵感。
石头果然没有辜负她的期望,在观摩结束之后,便表示理论上应该可以做出来这个东西,不过具体还是要尝试之后才知道。而且即便做出来,应该也需要人工cao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