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妇山泉有点田_作者:衣青箬(414)

2017-12-12 衣青箬

  实则对于是否接受征召这件事,他们私底下也商量过。

  几人之中,李先生年纪最大,但也没有到走不动路的地步。这几年修书,虽然是修身养xing,但却没有变的淡泊名利,反倒有了更多想做的事。

  所以有了这个机会,他们都决定回京。

  哪怕只是回去继续修书呢?这不单是为了他们自己,也是为了如今聚集于此的数千学子。

  这一次前来的颁旨队伍十分浩大。虽然四位先生住在一起,但都是名满天下的大儒,朝廷也必须要礼遇。所以每个人都要配专门的宣旨官和仪仗队,加在一起看上去自然就很能唬人了。

  不过,在给四位先生颁旨结束之后,队伍并没有立刻散去,反而又转去了归去园。

  因为知道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所以周敏等人都在温泉山房这边看热闹。这会儿跟着队伍来到归去园,才有些慌乱的越众出去迎接,而后便听说还有给他们家的敕命,让准备香案接旨。另有钦赐匾额一张,也要跪领。

  忙忙的准备了香案,将宣旨官迎上山,宣读了敕命,却是将周敏封为七品孺人,理由是她开设图书馆,免费对士子开放,有教化之功。

  除了敕命,另有御赐匾额一块,这却是赐给整个齐家的,上书“嘉德懿范”四字,据说是帝王亲笔,上面还盖着红布,得挂上去之后才能够揭开。

  此外还会在归去园门外立一座牌坊,以彰此德行。这个就由高顺县发钱和役夫给建了。不过这对于县衙同样是长面子的事,自然不会不乐意。

  周敏恭领了敕命,对着香案叩首,再对父母叩首,撤了香案之后,自然有人上前,对齐家正堂的打门进行整修,使之配得上这块御赐的、皇帝亲笔题写的匾额,然后才会将之挂上。

  整个过程持续了三天时间,几乎是将这扇大门拆开来重新建造了一番。使得它看起来跟旁边的屋子有些格格不入。毕竟齐家的屋子修得再好,规矩在那里,很多东西用不上,跟着匾额一比,就显得寒酸了。

  显然来人也注意到了这一点,遂提点他们,按制,七品敕命也是有资格营造屋舍的,最好还是把房子拆了重建为好。

  三天时间里,白天夜晚都不断有人到这边来看热闹。

  这可是御赐的东西,真正的光耀门楣!不光是齐家的喜事,也是整个齐家山、万山村的喜事!

  所以周敏少不得开了宴席,招待前来道喜的乡亲们。而乡邻们也不白吃,家里有什么都送一点过来凑上,倒也将这宴席办得有模有样。

  三天之后,匾额挂好,待得宣旨的队伍离开,这里非但没有冷清下来,反而更热闹了。大家没事就到这里来看看这块牌匾,然后心满意足的回家去,让周敏哭笑不得。

  就连四位先生也登门道喜,周敏正好看到牌匾两侧空空如也,便央求他们写一副对子,也刻了板挂在这里。

  四人都推郑先生这位风流才子,他也当仁不让,提笔写了一对七字楹联,却是难得的正经:

  入世须才更须节,传世积德还积书。

  周敏口称受教,小心收起来,打算回头翻修房屋的时候在两边立上门柱,将字刻上去。

  说笑之后,四位先生才提起了正事。这一次过来,最主要还是想跟她商量一下七斤的事。他们估计年后就会回京,到时候七斤的学业就要中断,自然要提早做好准备。

  周敏知道他们很快就会走,倒也不是很惊讶,毕竟当初也是他们用了不少手段把人留下来的。

  至于七斤的事,周敏只低头想了片刻,便道,“请几位先生将他带去京城吧。”

  “娘子!”“敏敏!”

  石头和齐老三同时开口,都有些吃惊的看着她。

  周敏鼻尖发酸,“我也不舍得孩子,他出生之后还没离开过我身边呢。但这是为了他好。也不是送去京城就不回来了,每年仍旧回来过年。他现在年纪小,还没正式进学,正好跟着几位先生在京城开开眼界,长长见识,多学点儿东西。两三年之后,正好回来入学。”

  “可是……”这么一个全家的宝贝疙瘩,从来都是众星拱月的那个月,突然远离家门去京城那种地方,怎么能让人放心?何况他还那么小,丁点大的孩子,没有爹娘,没有爷爷奶奶,没有熟悉的人在身边,怎么成?

  但周敏之所以这么决定,除了几位先生的缘故,也是因为七斤在家里实在是太受宠了。之前还不觉得,这一年来,却是越发的骄纵得肆无忌惮,什么坏事都敢做,偏偏他又聪明,总能够设法利用大家的喜爱与同qíng心避过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