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承蒙邱五爷照顾生意,有了好东西当然也要想着他家。否则人家凭什么当那个冤大头?如此有来有往,生意方能细水长流。
周敏继续道,“第二等大的用来卖,第三等大的咱们自己吃。最小的那种留着喂猪。”
“喂猪?”安氏吃惊得直接喊了出来。
这可是粮食,用来喂猪?!
周敏无奈,“个头太小,弄起来也很麻烦,不值得费那个功夫。再说喂了猪,将来还不是到咱们自己的嘴里?”
安氏却还是不同意,“粮食那么贵重,怎么能用来喂猪?”
“那好吧。”周敏回想了一下,觉得被泉水浇灌的土豆,个头很小的其实是少数,也就是半背篓左右,喂猪估计也贴不上几两膘,便道,“那行,就留着,要是有人上门讨要又不方便拒绝,就把这个给他们吧。”
安氏闻言,面色不由微微一变,显然是想到了小河村的安家。
周敏本来没有暗指的意思,但见安氏想到,想想这种事也不是没可能,提前做个准备也好。
之前说安家不屑于跟齐家来往,甚至连分银子的时候都没派人过来。但话又说回来,银子这种东西,安家也不好开口要,毕竟这也算是祖产,再说张口要钱也不好听。但这土豆就不一样了,既是没见过的新鲜事物,也不那么值钱,过来讨要几斤,齐家还真不好收钱。
安氏低下头不说话,周敏便继续道,“除此之外,种子也要单独挑出来,要选那种表皮不那么光滑,芽眼多的。到时候才能切出更多份。”
种子的价钱,当然也跟拿来吃的不太一样。
齐老三听得连连点头,显然周敏考虑得非常周到,他已经没什么可补充的了。
“对了。”周敏又道,“过阵子有了空闲,得在厨房里挖个地窖,用来存放这些土豆,否则总不能都堆在堂屋里吧?不好看,还招眼。而且这东西晒太阳久了,表面就会变青,味道也会变坏。”
“原来是这个。”齐老三道,“以前咱们家也种过红薯,这东西也是要窖藏的,所以屋后头就有个地窖,不过废弃多年不用了。回头收拾出来就是,不用再费一遍功夫。”
“那就最好!”周敏点头应了,心想不能小看任何一个人家的底蕴啊,哪怕是这种山村之中寻常的农户,那也不是一眼就能够完全看透的,总会在不知名的地方出现惊喜。
老一辈的智慧,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
“还要请冬叔多编几个箩筐出来装土豆。要么把稻糙铺在地下,土豆直接放上头也行。”周敏想了想,又道。
安氏道,“稻糙家里尽有,别什么都去麻烦你冬叔。”
“差不多就是这样。”琢磨着应该没有遗漏的,周敏便道,“这几天要是有人过来问卖土豆的事,爹和娘你们就都推说还没定。”
话是这么说,但眼睛却是盯着安氏的。就她最容易被人套话,不得不防。
不过周敏也知道堵不如疏,防来防去总有疏漏,所以也想慢慢改变安氏,这一次将自己的打算全都透露出来,未尝没有借此考验安氏的意思。如果她能忍得住不被人问了去,那就还算知道轻重,以后也可以更多倚赖,否则就算了吧。
话说完,土豆也就烤得差不多了,于是又开始埋头吃东西。
安氏吃着吃着,忽然道,“这东西那么好,怎么以前就没人知道?”
这个问题说实话周敏也很好奇,明明县城就有种子,但附近几个村子都没听说有人种的,否则早就流行起来了,也轮不到她来引领风cháo。所以她有些怀疑这种子才刚传过来没多久,正在推广期,而且推广工作显然不算顺利。
听说县城的种子店,背后跟官府有些联系……
如果是这样,那她说不定还真能替那位县太爷添点儿政绩。
虽然后头有人帮忙,但毕竟也是劳累了一天,所以吃完了土豆之后,又说了一会儿话,一家人洗漱之后,就熄了火各自去睡了。
自从来到这里之后,周敏总爱失眠和熬夜的毛病不药而愈,连有点儿挑chuáng的问题都给彻底根治了。一开始是太累了,倒头就睡还真挑不了这些,到后来形成了生物钟,到点就困。
第二天,齐老三在屋后收拾地窖,安氏则带着周敏在堂屋里按照大小分拣土豆。
因为数量实在太多,有些不好判断的,周敏就先挑了几个放在旁边坐标本,比标本大的,就归在同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