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替你妹的身_作者:君子为庸(278)

  记忆当中边关的景象与繁华的盛京形成了鲜明而让人痛心的对比,这个时代的百姓已经遭受了太多的苦难和摧残,他们该当尽快获得和平与安宁。

  而这江山,也该jiāo由值得的人执掌。

  若还是过去那个苏怀瑾,是断断不可能生出如此大逆不道的念头的,可经历了这许多,现在的他早已经看开了。

  什么天生贵胄,什么皇图霸业,不过都是一些人掩盖自己自私的花言巧语而已,可笑前世他竟被骗了那么多年,最后倒被一直效忠的皇帝害得没了xing命。

  当然,这件事的罪魁祸首是苏若瑜,但若是没有皇帝的软弱无能,他也不至于轻易便落入那种全然无力反抗的境地。

  ——从开始穿越的第一个世界就当了一波反贼的苏大人吐槽皇帝吐槽得全无愧疚感。

  接下来,休假结束,该开始自己的计划了。

  回到盛京之后,苏怀瑾就昂首挺胸地直接去了兵部上任,他是顶了一个在上一场战争中贻误军机被贬谪回家的官员的职位空缺,而作为一个合格的空降兵,他也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几乎所有属下的质疑。

  先前虽然跟易修军中的那些文臣武将们都处得不错,可就像皇帝一开始所说,兵部和太子所统领的边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两系之间的关系虽然没有达到争权夺利的地步,却也并不能算十分友好。

  而现在谁都知道他是从太子一系的势力中出来的人,对于兵部的人们来说,这个新领导的存在就显得很尴尬了。

  可苏怀瑾像是丝毫体会不到这种尴尬一般,每天都安之若素地点卯上下班,既不主动跟兵部的人jiāo好,也不回太子那边联络感qíng,摆出一副完全效忠于皇帝的纯臣姿态,看上去不太好接近,但是因为没有侵犯到大家的利益,倒是也不令人讨厌。

  渐渐的,也开始有善于jiāo际的属下开始试探着跟这位新大人打好关系——毕竟对方驾临这么久以来,与他们都算是相安无事,这样一位顶头上司,总比把他赶走之后太子再借机安cha进来一个完全属于自己派系的马屁jīng好得多。

  既然是陛下的人,那就好好地供着便行了。

  而苏怀瑾要的,也就是这个效果。

  chūn末夏初,又是一年白玉兰开花的时候,他便开始利用自己混得愈发如鱼得水的兵部身份,开始尝试着与边关旧部联系了。

  第99章 谁与逐鹿天下(21)

  莫行歌好歹在前线打了五年的仗, 就算完全没有谋反的念头, 也不可能一点都没有自己的势力——当初魏王要杀他, 也只敢连下十二道金牌将人召回去再作计较, 是无论如何都不敢在边关与他的嫡系硬碰硬的。

  可也正是因为这样, 边关大多出自一系的将领都对他们的将军敬若神明,才会在其身亡消息传来之后悲痛yù绝、jīng神恍惚, 以至于在面对易修的疯狂时显得尤无还手之力。

  到如今, 莫行歌“死了”也有半年, 魏王当然不是真的对前线那些跟自己离心离德的将领们放心,可信王脉系的人才好像一张罗网,将整个魏国边军都紧紧笼罩起来,上至中军大将,下至马前小卒, 关乎魏国国本, 要除是根本除不尽的, 便只能在那里放着, 待日后培养出来别的人才再顶上去。

  但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

  苏怀瑾知道吴王其实并不是真的信任自己,所以也不敢轻举妄动, 但他手头同样有一些用于秘密联络的方式, 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在监视眼皮子底下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两国打仗, 拼的从来就不仅仅只是前线真刀真枪的比斗,他在后方的支持远远及不上易修, 可之所以能跟易修对抗这么多年不落下风, 在其他方面的经营当然不能落下。

  就像易修派人渗透他们的朝堂一样, 他也在盛京里安排了不少人——但jīng于政事的吴王并不像新老魏王那样好糊弄,他安排的人很难真正在朝中取得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这些人大多都隐于民间,其中不乏地位崇高的商人乡绅。

  很多时候朝中克扣他们的军饷物资,还时不时得靠这些暗探接济。

  实在是cao碎了心。

  现在苏怀瑾要联系的,就是这些隐于民间的探子。

  这日他正在兵部衙门悠闲地喝茶看奏报,忽然就有人进来通传,说梧湖商人联会代表求见。

  跟传统的魏国不同,吴王当年中兴的时候,大力兴商,所以商人在吴国的地位极高,掌握着大笔的社会财富。每次军队开拔之前,各地商会都会派代表前来“捐赠”钱粮,以支援国家边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