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锦_作者:玖拾陆(254)

2017-12-09 玖拾陆

  “能掏出来,也是府上有备着。”陆毓衍道。

  乌孟丛笑着道:“家母喜欢,做儿子的总要孝敬着些,这些茶叶,也是刚刚使人去家母那儿取来的。”

  陆毓衍若有所思般点了点头。

  乌孟丛是原配生的,他如今嘴里的“家母”,想来是乌老太爷的填房闻氏了。

  “今日过来,也没有旁的事qíng,是为了梁氏遇害一事,衙门之前断案不够仔细,出了偏差,害死梁氏的行凶之人又是府衙里的同知,”陆毓衍放下茶盏,拱手道,“我来给员外赔个不是。”

  乌孟丛不敢受陆毓衍的礼,连忙起身避让,道:“哪里的话,说起来,一切也都因梁氏而起,她当年行事太……少了庵堂,又害了数条人命。”

  谢筝垂手站在陆毓衍身后,仔细打量着花厅。

  屋里陈设倒是不错,许是当过几年官,乌孟丛待客的花厅很是文雅,并不似一些商户人家,透着一股子庸俗气。

  小丫鬟送了些茶点来,她年纪不大,眉清目秀的,问安行礼上点心,十分规矩。

  谢筝瞧在眼里,不由暗暗想,这乌家里头的规矩,只怕比萧府里的还严谨了,哪怕她这个萧娴身边的大丫鬟,都做不到如此。

  “听说,府上的几位公子学业不错,想进府学里?”陆毓衍问道。

  乌孟丛叹道:“有争气的也有不争气的,说句厚颜的话,若有机会,便是出些银子,也想让他们进府学里去。”

  国子监有例监,府学自然也能出银子。

  乌孟丛的几个儿子都不在府中,陆毓衍又说了些旁的,起身告辞。

  到了胡同口,陆毓衍才与谢筝道:“那些茶叶是真不错,堪比贡茶。”

  谢筝一怔。

  贡茶都是送进宫里去的,贵人们惦记着,官宦人家才能得那么一些儿品一品。

  品过了,忘不了那滋味,便会寻一些替代的。

  能代替贡茶的茶叶,价格极高,数量又有限,乌家若从未品过,怎么会去捣鼓那些?

  陆毓衍看了眼天色,道:“时间还早,不如再去詹嬷嬷家中,看看她今日是否清醒吧。”

  谢筝顿了脚步,前回去见詹嬷嬷时的场面一股脑儿涌入了脑海里。

  当时詹嬷嬷指点过她规矩,福身行礼的动作一板一眼的,谢筝彼时觉得别扭得紧,可那个姿势,不正与乌家丫鬟做的一样吗?

  第一百七十五章 询问

  谢筝垂着眸子,又细细回忆了一遍当日詹嬷嬷一板一眼教的规矩,越想越觉得一致。

  “詹嬷嬷是宫中老人,她学得规矩全是宫里的那一套,乌家的丫鬟怎么会……”谢筝喃喃,脚尖轻轻点着青石板的fèng隙,突得又想起那日张老妪扭扭捏捏的站姿。

  张老妪当初是看谷家大娘子与她比划的,又隔了这么多年,学得不太地道。

  可真要依着那扭捏姿势理一理,倒是颇像詹嬷嬷的站姿。

  哪怕詹嬷嬷已经大把年纪,记忆时而清楚、时而模糊,但她在宫中生活太久了,即便是背挺不直了,那些规矩还是刻在了骨子里。

  乌家里头的规矩,只怕来自于那位填房闻氏吧?

  陈如师和黎通判说过,这一位是京城出身,又有银子,又是富贵做派。

  她喝的茶叶都是比着贡品去的。

  可京中显赫到能用得上贡品的人家,无外乎异姓王、公候伯府、一二品颇受圣宠的大员,诸如此类的,其中并无一家姓闻。

  如今没有,十七八年前,应当也没有。

  谢筝撇了撇嘴:“这倒是稀奇了,乌家,还有那镇江的安妇人,都是规矩重、又有钱,来历神神秘秘的老妇人。”

  话一出口,谢筝自己就愣住了。

  她抬头去看陆毓衍,见他亦垂着眸子看她,不由咬着唇问:“会不会是同一个人?”

  闻氏嫁入乌家的时间,与安妇人搬离镇江的时间,倒是对得上的。

  再往前推,十八年前,也就是永正十二年。

  “永正十二年,先皇后薨逝,婕妤娘娘似是提过,当时为了给先皇后娘娘祈冥福,后宫放出了一批宫人,”陆毓衍沉吟道,“詹嬷嬷就是那时候离宫回到镇江的,这位闻氏或者安氏,有可能也是这一批宫人中的一人。”

  这么说来,倒是说得通。

  这位妇人离开京城后在镇江落脚,住了一年多,后来到了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