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嬷嬷和小丫鬟总是劝她,让她这样那样,可只有唐姨娘自个儿才明白,她稀罕的从来都不是一家子的中馈、内院事务,这些东西,换个仔细些的,但凡不蠢,都能做好。
她想要的,只是有那么一个人,能认真听她说话,有事儿时能与她商议,她不是一个呆板的管家婆,她也有很多想法与见识,哪怕不够成熟,哪怕不够周全……
她羡慕谢筝,因为谢筝能陪着陆毓衍查案子、走天下,谢筝是陆毓衍器重的帮手。
她也想要做一个人的帮手,不需要儿女私qíng。
只是,陆培元从未信任过她,他们唯一一次“推心置腹”的说话,就是陆培元说他要对得起陆家百年名声。
“我啊,是真的羡慕,可谁让我没那个命呢……”唐姨娘喃喃着。
另一厢,谢筝急急推开了书房的门。
她挑出了那几张簪子图样,与陆毓衍一起去寻了陆培静。
陆培静在客房里,她睡不着,有一搭没一搭地和于嬷嬷说话。
听闻谢筝与陆毓衍深夜过来,陆培静顾不得什么妆容不整,急切道:“可是发现了什么?”
谢筝把图样瘫在桌上,道:“这几根簪子,娘娘以为如何?”
陆培静闻言,就着烛光,认真看了看,道:“我之前就看过,没看出不妥来。”
谢筝指着其中一根,道:“若是永正十二年呢?”
第三百零四章 品级
永正十二年?
陆培静没明白谢筝的意思,眸底之中闪过一丝疑惑。
她就这么看着谢筝,见对方目光灼灼,不似胡乱开口瞎猜的,便赶忙沉下心来,喃喃道:“十二年啊……”
那一年,宫里还是有不少事的。
最大的那一桩,就是傅皇后的薨逝。
彼时只当傅皇后是染风寒一病不起,但今儿个陆培静已经从谢筝口中得知,傅皇后是叫淑妃害死的。
“除了这一桩,还有齐妃娘娘生下了五殿下,”陆培静低声道,“比先皇后薨逝还早些,那年夏天,齐妃生了五殿下,搬离了安阳宫……”
陆培静一面说着,一面扭过头去看于嬷嬷,脑海之中模模糊糊的那根弦,在对上于嬷嬷的视线时,突然之间就清楚了。
她的眸子骤然一紧,不顾一下重过一下的心跳,将那几张簪子的图样在桌上一并排开,迅速扫了一眼,指尖颤颤落在其中一根簪子上“这个!”
陆毓衍看了一眼,微微蹙眉,那簪子造型华贵,但他实在不懂后宫女眷们的首饰,并没有看出端倪来。
陆培静深吸了一口气,道:“我们一直都想岔了,淑妃有这些东西并不奇怪,这都是合规矩的,只是,闻嬷嬷出宫时是永正十二年。那一年,还没有什么夏淑妃呢!”
那年,宫中最荣宠的是生下五殿下、从贵嫔晋了昭容的齐氏,那年,夏氏还是夏昭仪。
直到永正十五年,白氏封后时,后宫里才又晋了一批品级。
齐昭容晋了齐妃,夏昭仪晋淑妃,白氏空出来的贤妃之位落在了曹昭仪的头上。
陆培静点了点那根簪子:“这簪子,只有四妃才能用的,当时的夏昭仪一定没有,那闻嬷嬷到底是从哪儿拿了它?”
陆毓衍听明白了,垂着眸子看向谢筝。
谢筝拧眉沉思。
她也是想岔了的那一个。
入宫有些时日了,对什么人用什么东西,心里多少有些数,之前看这些图样时,因着“淑妃”这个名号,并未看出不妥来,直到刚才,突得想到了这个细节,这才匆匆来寻了陆培静。
果不其然,陆培静亦看出来了。
若这簪子并非是闻嬷嬷离宫时从淑妃手中得到的,那……
“永正十二年的四妃……”谢筝低声询问。
陆培静的声音沉甸甸的:“淑妃、德妃的位子一直空着,贵妃的封号自打向贵妃没了之后也空着,那年,就只有贤妃白氏。”
谢筝想起了白皇后的容颜。
她在宫里远远见过白皇后一回,听相熟的宫女们说,白皇后严肃、不苟言笑,只有在对上寿阳公主与皇孙时才会露出笑容来。
可正是这位曾为贤妃的白氏,是旧事里最大的受益者。
淑妃曾说过,彼时她为了长安的出身惴惴,怕傅皇后已然看出了问题,她想过对傅皇后下手,可一直犹犹豫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