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妹妹辗转被卖入高门后,她的主子入了祝王府,成为侧妃,全家人都很欢喜,用妹妹捎回来的银子,家中置买田地,渐渐富起来,巩氏就是那时候遇上的。
后来祝王登基,祝王妃早逝,侧妃因育有皇长子,册封为皇后。
妹妹也成为皇后身边的第一女官,特意写信回来让他读书,他大字不识一个,哪里是读书的料,可妹妹言之凿凿,道只要他肯进考场,必能中举,果不其然,他请了夫子,认真识字,竟然一路从府试,院试到乡试,考中举人。
接下来便是做梦都没有想过的,他被人举荐成为县丞,然后升为县令。
赵家之所有发家,全部都是妹妹的功劳,他深知自己的底子,若不是妹妹派人从中使计,自己哪里可能中举,连最开始的县试都过不了。
妹妹被皇后娘娘许给寒门进士段士杰为妻,段士杰发妻亡故,留有一子,妹妹嫁过去后,并未生养,见他有三女,提出想将凤娘带到京中。
他欣然同意。
至此,凤娘一直养在京中,这些年,段士杰从一位寒门进士升到太常寺少卿,妹妹曾说过,凤娘天生贵气,自带旺相。
他心下赞同,自从凤娘出生,他才慢慢从乡间走出来,读书识字,从目不识丁的农夫成为一县之父母官,都是凤娘带旺的。
那段家也是自凤娘被妹妹接去后,段士杰一路高升,小小的寒门进士,一无门路,二无靠山,却一步步地当上太常寺少卿。
凤娘深受皇后娘娘喜爱,如今又被封为县主。
自古以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看在凤娘的份上,他不可能真将董氏怎么样,不过今日岳母实在是太过份,为表不满,也不能对董氏有好脸色,抬头一看,见董氏还站着东屋门口,他冷着脸拂袖往西屋走去。
走进西屋,雉娘已经醒来,气弱面白地地靠在塌上,巩姨娘坐在塌边上,双眼盈泪,手中端着一碗米粥,米粥稀能见底,米粒都能数清。
他脸一黑,将粥碗抢过来,“这粥是哪里来的。”
“老爷,厨下分给西屋的份例。”
眼下酉时已过,这个时候才能取到饭,还是稀稀拉拉的粥,都能照清人影,巩姨娘眼眶红红的,心疼地看着塌上躺上的女儿。
“父亲,雉娘体弱,虚不受补,这稀米汤倒也合适。”
就是因为体弱,才更要补身子,这么稀的粥,别说是病人,常人也受不了,赵县令端着碗的手捏得死紧。
乌朵“扑咚”一声跪下来,“老爷,也就这两天还有米汤,前些日子,姨娘和三小姐都是在后街买吃食,灶下的婆子说府中太忙,没人替西屋备饭食。”
“你个多嘴的丫头,还不快点出去。”巩姨娘急得站起来,又对赵县令说,“老爷,你莫听这丫头的话,前几日,大姑娘受封县主,府中确实太忙,妾与三姑娘在外面买着吃,也挺好的。”
“叭!”
赵县令将手中的米汤碗往地上一摔,怒气冲冲地掀帘而去。
第15章 谋划
赵县令身影消失在屋内,雉娘与巩姨娘jiāo换一个眼色,巩姨娘用绢帕擦gān脸上的泪水,神色哀伤,唤乌朵进来收拾地上。
乌朵进来,见到屋内的láng藉,却露出微笑,雉娘递给她一个赞许的眼神。
收拾好,乌朵关门出去,巩姨娘似喜似悲地看着雉娘,最近经事多,女儿也终于长了心眼,以前她每回说一些后宅yīn私,雉娘都不耐烦地打断她。
雉娘xing子本来就闷,对于自己庶出的身份耿耿于怀,最不爱听她说这些事,好在现在醒悟过来,也为时不晚。
今日的事qíng还是雉娘安排,让兰婆子守在外面,远远瞧见老爷过来,才让她端起粥碗,乌朵也是个机灵的,趁机告状,现在就看老爷要如何做。
东屋里的董氏被今日的事qíng弄得也是一头的火,转头一看,女儿燕娘双颊通红地托着腮,眼睛迷离地不知看向何处,桌子上的点心一动未动。
她一惊,燕娘是不是中邪了?
“燕娘,你怎么了?”
赵燕娘清醒过来,红着脸,低下头,“娘,没什么。”
董氏也是从少女过来的,看到女儿的样子,哪还有不明白的,“算起来,也有几日没有见到鸿哥儿,不知是不是书院的学业太繁重。”
她边说着,边观察着女儿的脸色,赵燕娘不屑地撇下嘴,从前觉得段表哥风度翩翩,其父又是太常寺的少卿,家住京城,自然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