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_作者:罗青梅(121)

2017-12-08 罗青梅

  据说李治有天坐在廊下赏花,听到枝叶间隐隐有清越的莺声,偶有所感,遂命宫廷乐师白明达创作《chūn莺啭》。

  隋唐两朝崇尚胡乐,唐朝的宫廷乐师大多是隋朝旧部,白明达是guī兹人,擅长作曲,曾经很受隋炀帝的宠爱。他所作的《chūn莺啭》流传很广,是宫廷乐曲中的经典曲目。

  裴英娘瞥一眼guī兹乐人怀中的钿螺箜篌,捏捏自己的手指头,学羌笛是个错误,她至今还不能chuī出完整的曲调,古筝她也学不来,或许她可以换一种乐器,改学箜篌?

  一曲奏罢,宦者躬身进殿,“大家,太子殿下求见。”

  李治微微蹙眉。

  裴英娘和李令月对视一眼,起身离席,“阿父,我们明天再来陪您。”

  李治挥挥手,让宦者把她们送到殿外。

  太子李弘头束金冠,穿红地瑞锦纹圆领袍衫,面色苍白,神qíng郁郁,看到姐妹俩步出内殿,柔声问李令月:“三郎挪出宫去了?”

  李令月固然埋怨李弘心慈手软,但对这位自小被册封为太子的长兄,还是以敬慕居多,“大表兄把他接回府去了。”

  李弘点点头,“三郎是外男,不能久居宫中,搬出去才是正理。”

  等李弘走远,李令月叹口气,小声和裴英娘说,“六王兄是个好人,就是太好了,总让小人得志!”

  李弘聪颖仁孝,是个无可指摘的君子,但作为一个帝国继承人来说,他的心思过于纤细敏感。

  他小时候读史书,看到书中一些不符合人qíng世理的故事,竟掩卷叹息,不忍心读下去。哪怕属臣劝了又劝,也不肯再读。

  他关心民间疾苦,曾多次上书谏言,规劝李治放宽刑律,饶恕逃兵。

  饥荒年间,他不忍看饥民挨饿,多次私自命家奴开仓放粮。还曾把自己名下的土地赠送给贫穷的老百姓。

  李弘美名远扬,备受朝臣推崇。然而,那些朝臣,当真是因为李弘的美德而拥护他的吗?

  李治多病,武皇后临朝听政,名不正言不顺。对于野心勃勃的皇室贵戚和大臣们来说,脾xing软弱,但思想固执的李弘继承皇位,正是他们乐见其成的。

  事实上,李弘也和李治一样体弱多病,近几年他只参与朝廷的重大决议,很少过问日常琐碎政务,监国理政的重任,主要由几名东宫属臣代他打理。

  裴英娘回头看向含凉殿,李弘清瘦伶仃的背影渐渐隐入朱漆宫门。

  殿中的舞伎、乐师已经从侧门离开,空气里还残留着一股馥郁的馨香。

  李弘一步一步走到内殿的屏风前,姿态端庄优雅。

  李治抬起头,看着自己最喜爱的儿子一步步走近。

  别人以为李弘和武皇后作对,是为了争权夺利。唯有李治相信,李弘没有想那么多。

  他只是单纯不满武皇后的逾矩,觉得自己身为人子,必须规劝警戒母亲,让母亲做一个贤良恭顺的后妃。

  “倭人使团的事查清楚了?”李治轻声问李弘。

  李弘先肃然行礼,然后才回答李治的问话:“儿臣惶恐,倭人使团有何不妥?”

  李治猜到他被蒙在鼓里,吩咐左右:“传执失进来。”

  执失云渐jiāo班过后,在仗院休息。

  宦者一路小跑,足足花了半刻钟,才找到他。

  执失云渐疾步进殿,面色平常,但脚下的步子迈得飞快。

  李治神qíng疲惫,指一指太子李弘,“大郎,你和太子说说,那个雪庭武吉,为什么会故意重伤三郎?”

  执失云渐应喏,把他连夜调查的结果如实道出。

  倭国的遣唐使团规模不小,每一次大概有四百人左右,其中有倭国官员,有僧侣,有学者,有留学生,个个都是倭国jīng挑细选的杰出人才。这些人才,或多或少都和倭国的皇族有姻亲关系,有些本身就是皇族血脉。

  波罗球场上发生的一切,说起来很简单。倭国的掌权者老了,可他迟迟没有立下嗣子,几个继承人勾心斗角,想嫁祸对方,借上国之手,除掉对自己威胁最大的敌人。

  雪庭武吉是倭人内斗中的一枚棋子。

  李弘听到一半,脸上浮起一丝愧色,“儿臣错怪三郎了。”

  波罗球戏对孱弱的李弘来说,只能远观,无法亲自尝试。场上的比赛激烈粗野,他远远坐在高台上观看比赛,根本看不清雪庭武吉的那一杖到底是故意的还是无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