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_作者:罗青梅(142)

2017-12-08 罗青梅

  裴英娘摇摇头,眉眼微弯,笑了一下。

  张氏心里愈加难受,如果裴英娘是她的女儿,她恨不能把全天下所有的好东西捧到她面前,哪能容忍她被如此磋磨?

  郎君当真狠心,那个行事决绝的褚氏,也果真如府中旧人说的一样,冷qíng冷xing。

  使女们陆陆续续送来茶食果品和菜肴汤羹。

  裴英娘大概是饿狠了,埋头吃一碗热黍臛,吃得头都不抬。

  宴席过后,使女仍旧把裴英娘送回书室去,裴玄之命她在书室思过,还没到下衙的时候,管家不敢让她在外面多待——裴十郎在一旁虎视眈眈,等着找叔父告状呢!

  张氏虽然可怜裴英娘,但到底不是她的亲女儿,不敢多管,只能吩咐使女时不时送些热水热汤过去。

  王洵没有在裴家过夜,赶在关坊门前,出了金城坊。

  天边搓云扯絮,鹅毛大雪纷纷扬扬撒下来。他骑着高头大马,一路踏琼碎玉,马蹄起落间,扬起阵阵雪粒子。

  后来王洵陆陆续续见过裴英娘几次,张氏偶尔会带她回娘家赴宴,她在外边的时候比在裴家稍微活泼些,笑眉笑眼,腼腆柔顺。

  王洵那时候是个心比天高的少年郎,一心读书进举,重现王家昔日的荣耀,没怎么在意姨母家的小表妹,若是有血缘关系还好,不相gān的小娃娃,他无暇留心。

  可王洵总会时不时想起裴英娘的那道目光。时至今日,他还记得那道眼神扫过阁子时,珠帘轻轻摇曳,火盆里的木炭毕毕剥剥响,其他人无知无觉,唯有他怔愣良久。

  那时候他没有朝裴英娘施以援手,多年以后,因为一时意气触怒武皇后,身陷囹圄,求告无门,却是裴英娘救了他。

  身后传来脚步声,一个穿团花绫罗的青年缓步走到王洵身边,“洵儿,我和你说过,英娘已经不记得我们了。”

  王浮是家中的长子,常去裴家拜望姨母张氏,他和裴英娘见面的次数多些。他这人惯常周到体贴,每次去裴家,总会给裴英娘、裴十郎和裴十二娘带些小礼物。裴英娘小时候和他很亲近,只要他登门拜访,就会偷偷在内门守着。

  三四岁的小娃娃是不记事的,王浮还依稀记得裴英娘蹒跚学步的模样,但对现在的裴英娘来说,他只是个陌生人。

  王洵扭过脸,他xing子孤僻,偏偏生了一双风流婉转的桃花眼,看人的时候,面孔严肃死板,眼神却像chūn水一般灵动,仿佛总有几分故作正经的意味,“阿兄,不管英娘记不记得我,是她向圣人求qíng把我救出来的,你以后莫要去烦她了。”

  王浮皱眉,“怎么,被武承嗣恐吓几句,你就怕了?”

  他出自太原王氏,乃簪缨世家之后,绝不会轻易朝一个出身卑贱的武承嗣低头!

  王洵摇摇头,桃花眼里现出几分执拗,“阿兄,那是我们王家的事,和英娘无关。”

  经年不见,昔日那个瘦小可怜的裴家十七娘,已经摇身一变,成为圣人宠爱的永安公主。眉眼带笑,顾盼生辉,举手投足间的娇憨活泼气,和从前那种麻木的沉静淡泊完全不一样,一看便知是在宠溺和呵护中娇养出来的。

  圣人肯定很疼爱她。

  刚才她和八王李旦共坐一席,举止亲昵自然,想必八王也是极关爱她的。

  太平公主就更不必说了,她几乎每天把妹妹挂在嘴边。京兆府的公侯世家们,已经被太平公主无时不刻的炫耀折磨得苦不堪言,不知道的,还以为永安公主是太平公主的亲妹妹。

  “阿兄。”王洵敛容正色,郑重道,“公主是看在姨母的面子上才为我开口求qíng的,她不欠我们什么,反而是我于心有愧。我们是王家儿郎,理当襟怀坦dàng、知恩图报,不能自私自利,以怨报德。阿兄,应承我,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你绝不能再利用姨母去接近永安公主!”

  王浮捏紧双拳,合上双目,过了一会儿,睁开眼睛,苦笑一声,“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我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去为难一个孩子。”

  兄弟二人各有心思,沉默以对。

  几名内侍簇拥着一位穿窄袖袍的宦者笑嘻嘻走过来。

  看到兄弟二人并肩而立,宦者停下脚步,笑问道:“不知两位可曾见过执失校尉?”

  王洵心qíng沉重,没有吭声。

  王浮笑着回道:“执失校尉在围幛里面。”

  宦者点点头,示意内侍进去传话,又问他们有没有见过永安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