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位可是曾祖父留下来的东西,三弟这样做是对曾祖父的大不孝!此等不贤不孝之人有什么资格继承侯府!”姚启辰说的别有深意!
不忠之人能被夺爵,那不孝之人又怎么能袭爵呢?
姚家被夺爵后各式流言不断,其中最为人乐道的就是长乡侯府的爵位以后会不会被姚启珅继承了。
有人道会,“姚状元本就是姚家嫡长孙,他继承爵位那是天经地义的!”
也有人道不会,“圣上都下旨夺爵了,又怎会转赐他人,岂不是太过儿戏了?”
“那可说不准,姚状元近来可是十分得圣上宠信,本就是他家的东西,一个顺水人qíng就能叫他感激不尽,圣上为何要不做呢?”
“就是!姚家分家的时候二房霸占着侯府不放,我就不信姚状元不会心怀怨恨,要是圣上成全了他,他又怎会不感激?”
“姚家两房之间纠纷不断,我们这些局外人也分不清谁对谁错,只是孤掌难鸣的道理却是懂的,姚状元要是行端坐正又怎会冒出那么大的风波来?”
“可不!我听说姚家被夺爵就是姚状元在圣上面前进了谗言,为的就是报复姚家二房!”
“这姚状元未免也太记仇了些,不过是jī毛蒜皮的小事和身外之物就闹得满城风雨,一家人分崩离析的,世袭的爵位竟也下得去手,如此心胸狭隘又手段毒辣之人也是少见了!”
……
总之众说纷纭,却渐渐走向对姚启珅不利的局面,可姚启珅却仿佛根本不知道这些流言,每日上朝当值回家,丝毫不见异样。
姚可清听闻后知晓流言是二房故意放出来的,为的就是不想姚启珅继承侯府,只是他们想法也未免太过天真了些,她从未将姚家的爵位放在眼里,甚至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过,没有这个爵位,他们姐弟会活的轻松的多。
姚启珅也没有将爵位放在眼里,当耀帝当着满朝文武提出要让姚启珅承袭长乡侯的爵位时,姚启珅坚决不受,“依律法,功勋爵位当赐于有功于天下者,武将安邦可封侯,文臣定国堪为宰!臣今chūn蒙陛下恩典,始得入朝,为官不过数月,既无功于社稷,亦无利于百姓,无功无勋,愧不敢受,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群臣震惊了!
这等他们想都想不来的好事姚启珅竟然眼都不眨一下的就拒绝了?虽然京中是有些流言,但是那些人都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眼红姚启珅的际遇,才胡编乱造以满足自己那点儿可怜的虚荣心,不值当放在心上的,比起那些无关痛痒的流言来,还是眼前的荣耀利益更重要一些。
哪怕耀帝再三劝说,“真是先帝封赏的爵位,岂能随便罢黜!只是姚崇明的品行实在难当起先帝对姚家的一番寄托,故才贬谪,而爱卿乃少年状元,入朝虽短,但是品行端方,每有所举甚得朕意,可堪当大任,这是朕对爱卿的一片苦心呀!爱卿就不要推辞了!”
姚启珅还是不接受,“为国尽职为陛下分忧这是为人臣子的本份,若是只要做好本份内的事务就能得此厚赏,那让那些为国家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人们作何感想?臣惶恐,不能受!辜负了陛下的一片心意,臣万死!”
良久,陛下叹道,“得卿如此,朕还有何求!”
791、不受
二房妄图用流言来拖住姚启珅袭爵的可能,可是没想到姚启珅大义凛然的拒绝了耀帝的恩赐,举国皆惊,却也渐渐对他佩服起来,一个十几岁的小少年在面对功勋利禄的诱惑时还能保持里外如一的淡定,这份自持是多少年过半百的老大人们也做不到的。
姚启珅严辞了耀帝的恩赏,心中担忧姐姐的反应,怕姐姐不高兴,趁着休沐主动去公主府请罪。
“姐姐,对不起!我没能守好长房的东西,也没能守住侯府,虽然也没让二房得逞,却是玉石俱焚,让姐姐多年来的心血毁于一旦!”
“你做的很好!”姚可清不仅不怪罪,反而夸赞。
姚启珅险些以为自己听错了,不可置信道,“姐姐不怪我?”
姚可清笑道,“我为什么要怪你?那是陛下赏赐给你的东西,该怎么处置是你的自由,你拒绝必然有你的考量!”
“可是姐姐为了侯府付出了那么多,我却几句话就将它推到很远很远的位置,可能终了一生我都再也够不到了!姐姐的心血都白费了!”忆及年幼时姐姐为自己为侯府所做的一切,姚启珅就忍不住的眼眶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