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皇太子不思悔改不反躬自省,反而怀恨在心,变本加厉,甚至每夜偷偷bī近父康熙所居的御营从fèng隙向里窥视。此举动使康熙日夜戒备,深为不安,终于忍无可忍令人拘执太子等候发落。
目睹这一切的胤祯可以看到,事件的发展,果然朝着齐格书写给他的历史走向而去。
康熙在拘执太子之后第三日,将太子rǔ公凌普从内务府总管职位上革职,并另发圣旨,令留守京城的八阿哥署理内务府总管,这一举动,举朝上下都很震动。
毕竟在这个时候,康熙令八阿哥为内务府总管,实在是表现了对八阿哥极大的信重。
出了这样的事qíng,康熙自然已无心再继续出塞行围了,并令大队人马拔营回京。
实质上,康熙在拘执太子之后,也不能将太子就这样放着不处置,总是要做出一个决断的,而这样的决断并不能在行营做下,以防京师有变,康熙必须要回到京城之后,方可做出最终的决定。
康熙回京后,一面命人准备十八阿哥丧葬之事,一面派遣官员将废皇太子之事告祭天地、宗庙、社稷,将废太子幽禁于咸安宫中。
在这个时候,无论是谁都知道,一动不如一静,如若想要有什么动作,都必须得等到尘埃落定后方可行动,谁也不会在康熙正经历如此重大的人生打击的时候冒出来做些什么事qíng。
可偏偏有个人等不及了,非要跳出来作妖。这个人是谁呢?他便是早已受封为直郡王的大阿哥了。
☆、第36章
直郡王对皇太子一直都是很不服气的。
自古以来,立太子不是立嫡便是立长。直郡王并非是康熙嫡子,却是康熙之长子,因此,直郡王的心里对太子之位一直都是很有想法的。
奈何康熙十分看重皇太子,纵然直郡王对太子之位十分有想法,也不可能将太子之位给抢过来了。
可如今太子被废,直郡王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从塞外回来及回京后,康熙都是令直郡王看守废太子的,在直郡王看来,这是康熙对他莫大的信任和看重。当然了,在直郡王看来,这也是一种信号,一种他可以上位的信号。
因此,在这一段期间里,直郡王很是意气风发,他表现出来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好像他就已经是下一任太子了似的。
直郡王的心思这样外露,这京城里该看到的人也都看到了,但是很多人对此都是十分沉默的态度,大多数人的心里其实都明白,康熙刚刚废了二阿哥这个太子,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再度新立太子的,只不过,没有人同直郡王说这个。
康熙回京废太子,自然随着出塞行围的大队人马也都跟着回京了。
朝中之事胤祯都是知晓的,只是他很明白,在这个时候,还是静观其变比较好,如果可以,尽量不要让自己牵扯进去。
胤祯不理会外间事,回京后每日照旧去上书房点卯上课,但没过两日,他就没法子去上书房上课了。
这回出事绊住胤祯脚步的,倒不是外头的人,也不是那些阿哥们,而是齐格。
齐格灵魂出窍的状况又出现了。
这回出现的灵魂出窍的状况与上次有很大的不同。
上回齐格虽是入夜上榻之后会qiáng制灵魂出窍,但每日清晨十分她的灵魂都会归位,不会影响齐格白天的活动。
但这一回,齐格从出现灵魂出窍的状况后,她的灵魂就没有归位过,而且,不论她怎么努力,她的灵魂都没有办法归位。
这一次,她的灵魂也没有四处飘散,只是徘徊在她的屋中,她能看到眼前发生的所有一切,但屋中的所有人都无法看到她。
一开始,她也有些慌张,她知道胤祯如果发现她这样肯定会担心的,可是,她就没有办法归位,所以,胤祯担心她,她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了,心中焦灼万分,却半点无法同他解释。
这个时候,齐格心里是真的有些后悔没有将这事事先同胤祯讲明了。
可现在后悔又有什么用呢?事qíng已然发生了,何况,她也没有想到后续还会发生这样的事qíng啊。
齐格原本以为,那几天的灵魂出窍只是为了激发她的技能而已,后来在文觉寺中那个老僧的点拨也让她明白了灵魂出窍的原因,按理说,这灵魂出窍原是不该再出现的,可是,为什么又会出现了呢?
而且,让人不解的是,她竟无法归位!更不知何时才能归位!
齐格看看自己躺在chuáng榻上无知无觉的身体,心中浮现担忧,如果她的灵魂迟迟不能归位,她的身体会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