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你怎么了?”
卫小娟恍惚中看到他带泪的眼睛,沙哑着嗓音:
“乐乐,我好想你,我真的好想你……”
在旁边人听来,只是她一直在低声的呢喃,听不清楚她究竟说些什么?
卫小娟觉得自己不愧是属“猪”的,病成那个样子,被舒医生打了一针,回家睡一晚上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不过接下来在学校的日子就变得心不在焉了,虽然她自知这样下去会憋出病的,但实在收拾不好胡思乱想的思绪。看来!必须要疯狂玩上一天了!
第三十二章 山林野趣
卫小娟的病来的快,去得更快!在舒安鸿那打了一针,被王芳背回家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又恢复了活力。
她估计,可能是在学校想那些旧事的时候有些迷糊了,烧了一下午,反而走出那个怪圈了。
难得这个周六,学校里只读半天书。王芳得知了,王友才一家早上就回王家院子了。刚吃过午饭,她也急匆匆带着卫小娟姐弟跟着往娘家去了,卫大军则要晚上才有空去接她们几人。
卫小娟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围着一条针织的红围巾,戴着一双厚厚的线手套。这些线织品都是任长凤看她满手的冻疮后,连夜给她织的。虽说颜色不一,但胜在暖心。
严格来说,王芳娘家离她们家不远,王家所在的山谷就在对面的山上,眼力好的人还能看到人家院坝里晾晒的被面什么颜色。只是,走起路来完全就不是一个概念了,先从这边下山,沿山下的小河走上一二十分钟,淌过河,就开始攀爬一个接一个“之”字形的窄小山道。
出发才二十分钟左右,卫小娟已经累得喘不过气了,看到已在不远处的王家谷,卫小娟停下步子。十分羡慕前面跑的飞快的卫小明,真怀疑他是什么构造?怎么比自己这个“重生人士”还牛啊?幸好还有王芳背着背篓在后面殿后。
“姐!你快点,这儿有萝卜吃喽!”
然后,卫小明叫道。接着,把手圈在嘴边,对着山下不远的王芳大叫:
“—妈——!快点啊!”
听着山林的回音,还有零星几声狗叫,卫小娟紧张四望,压低声音吼道:
“还叫,刚才害的我还不够惨啊!不准叫了,再把谁家的狗叫出来,我一定会生气的!”
“哈哈,姐,这里没有人家诶!你还好意思说,刚才三外公家的三条狗跑出来,你做了什么?幸好妈在后面哦,不然你非被几个舅舅笑死!”
卫小娟不理他了,跟了上去,想起刚才的事qíng,她也是“老”脸通红。娘仨在过河上山时说好赛跑,卫小明最快冲到了约定的地点:三外公家的小鱼塘。兴奋的他大吼大叫,结果:乐极生悲,旁边院子嚎叫着冲出三条大狗。
卫小娟刚跑到他身边,见此qíng景,竟然超乎寻常的潜能发挥,一把将身后的卫小明抱到自己面前挡住。不仅如此,在闻声跟出来的几个堂舅唤回狗儿之后,她还克制不住颤抖的双腿,没脸的瘫坐到了泥地里,不是卫小明不计前嫌抓住她的话,还会一骨碌重新回到山脚。直到王芳追上来,她才急急拉着卫小明躲过几个“顽皮”堂舅嘲笑的话语。
……
卫小娟的外公:王显林,是一位jīng神矍铄的高瘦老头;外婆:陈淑芬,是一个传统的封建妇女。两人一辈子也没有出过远门,即使到他们远嫁的大女儿王芬家,也宁愿翻山越岭走个五六小时,永远是雷打不动的“11路”,。从来不愿花五十分钟去坐他们心中“昏天黑地,窄小烦闷”的公共汽车。
他们一家属于典型的靠山吃山!圈上一个小山谷,放养着几百只jī,可以卖jī和jī蛋;养了四五十只山羊,每到冬天来临,就会有贩子来收购活羊;山地里的玉米,菜籽,用来换大米和粮食;蔬菜也可以自给自足;山上还有一种棕树,更是他们大部分的经济来源,棕叶可以捆绑秧苗、棕芯可以编织工艺品、棕皮可以做棕垫、鞋子、棕绳。
卫小娟大舅王友才腿上带点残疾,就专门在小店囤积本地人收割好的棕皮、芯、叶,然后卖给外地来收购的商人,赚取中间差价,利润还是不错的。
卫小娟的小舅王有为,就在家里协助王显林做活。也有两个孩子,分别是五岁的王娅、一岁多点的王东,生活还算比较富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