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异世界当文豪的日子_作者:摩卡滋味(46)

  心怡护士公事公办地从公事包里拿出份卷子,一边问一边用笔在上面勾画。

  程尘相当配合,有问必答,当然在答题的时候要有些小技巧,回答稍迟钝些,恰到好处地不时露出茫然无辜的神色,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整套题。

  灵缘这类养护机构,是构成这个世界人类从“生”到死——这一大循环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的评价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社会对“新生人员”的接纳度。所以不管愿不愿意,喜不喜欢,他都会尽力“平常”地去完成这个评价。

  “好的,非常感谢!”李心怡收起她的材料,托了托眼镜,微微一笑,说:“你知道吗?程先生,在与你jiāo谈测评之前,我和连女士已经谈过了,她似乎对你的进步赞赏有加。以她的感觉和评价测试来看,你已经达到了7.8岁同龄儿童的智商和qíng商。

  以你的启灵年纪和灵合度来看,比较而言,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好、非常快的进步了。

  但有意思的是,我在来家访之前,其实已经先去了你的老师们那里。从几位老师给你的评价,以及测评结果来看,你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22.5岁的智商和qíng商。哦,对了!你甚至还有记忆‘灵赋’。

  而就在刚才,你在我的面前所‘表达’的测评结果又是另一个不同,想知道是几岁吗?”心怡专员抬头问。

  本人前世38,今生15,总共53岁,平均一下也有26.5岁了,少女!

  程尘没搭理她,笑容可掬地呵呵。

  “12岁。”专员点点头,认真地低声问:“你在不同的qíng境下,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心理年龄。而更奇妙的是,一个15岁启灵,灵合度极低的孩子,不但没有任何显现的后遗症,看起来还似乎懂得掩藏许多秘密……”

  “真遗憾,没能像你预料的那样,成为一个瘫痪的智障,哦!或者偏执的罪犯。”程尘非常抱歉地说。

  “我相信数据与科学,从不相信奇迹。但是一切的数据告诉我,程先生,您似乎就是一个活着的‘奇迹’。”李专员起身告别,说了此次拜访最后一句话:“我会一直观察您的,请小心。祝你幸运。”

  程尘起身送客,默默在心里为她补了句台词:我还会再回来的!

  第21章 投喂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程尘到底还是没去林家看个究竟,反正能做的已经都做了,有什么结果等开学了再问林良羽也一样。

  当务之急要处理的反而是手中的“灵书”,能启灵的原书丢在一边束之高阁那简直就“是对人民的犯罪!”——这话是这个世界本朝太宗所言。对程尘来说,弃之不用虽然谈不上什么犯罪的愧疚感,那也是相当地bào殄天物,他自己也不可能天天跑出去帮人启灵,gān那么一次已经够惊心动魄。

  对于怎么安全地利用原书资源,经过他的苦心钻研,已经找出一条相当合适的道路。

  这个世界近现代绝大多数循规蹈矩的文人,多半是按着平坦而笔直的发展路径来走。学生时代天赋突出,选拔进入写作班,培养造就考入专业学院,写出灵书入“文合会”,然后按各人的天赋和努力一步步往上爬,成为学者文人,大师国宝。写就一篇篇华章丽文jiāo付国家或有资格的商家,按灵文的级别获取报酬和名声。

  天才些的或许会跳过几个步骤,但大体上还是沿着规划好的路线而前行。

  但文人毕竟不是机械的批量生产工,艺术工作者总是会有各种各样奇思妙想,有些家伙脾气和xing格更是离奇放诞,不愿受各种形式的管束。偏偏往往是这样的家伙,在文思上反而不羁于俗,文采风流,写出一篇又一篇不流于俗的雄文丽章,益国益民。

  还有些文人却是半道弃它从文,大器晚成,原来是玩理工做实业的,有一天突然文思泉涌写出了启灵文章。比如美国那个开大卡车的家伙,居然某天“想不开”转职成了当代外国最有名的导演兼小说家,简直岂有此理!

  这些不走寻常路的家伙们,通常没像学院派那样一级级读上来,更不愿参加什么文合会。政府对他们的称呼是“野贤”,乡有野贤,珍之重之,不想登记就不登记。

  但是文采风流固然没有国籍,文人墨宝和灵书那是绝对不允许出境的,登记在册的文人出境要再三审批,还得有专人陪伴。未经登记的“野贤”事实上也多在国家的视线内,只要有“野贤”嫌疑的,嗯,想出境那将会有千奇百怪的理由造成误机误点误这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