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她身体不错,瑾娘还是坚持做了四十天的月子,因为家里是农村的经常听人说女人生孩子坐月子要jīng心,谁家的女人因为没做好月子闹病了,听了多了她心里对坐月子就产生了一种畏惧心里,而且她也知道女人坐月子好了身体上的一些病症也会恢复,所以她对这个特别的重视。唯一不好的就是坐月子时不能洗澡,只能每日用热巾擦一下。
王氏在瑾娘出了月子就回家了,家里还一大堆事呢,瑾娘让杨震海送她回去,还拉了不少gān货回去。
晚上瑾娘下厨做了一大桌子菜,杨震海把王氏送到家就赶了回来今个媳妇出月子他可是想了很久了。
“瑾娘,我给沛禹做了几个小玩意,你给他收着。”杨老爷子端着个匣子里边放着几个小马小猴的木雕。
“爹,你还会做这个呢?真不错。”瑾娘握了一个小马,虽然雕工不是那么好,有些粗糙,可棱角磨得平滑,绝对不会刮了手。
“我手艺不行,年轻时学了两年,不是那块料,后来就放下了。”其实村里人多少会点,jīng通算不上。
杨老爷子也是个偏心的,对待沛禹跟其他俩孙子都不一样,每日总要抱一抱孙子才好,看瑾娘把孩子养的好,白白胖胖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做点小玩意。为此把多年没动的木工活给捡了起来,这些东西都是孩子没出生前一点点做出来的。
“爹这就挺好了。”瑾娘突然脑袋一亮,“爹,我给你画个样子你给做一下好吗?都是简单的。”
“做什么?”杨震海从外面回来,听见话尾问。
瑾娘一笑把杨老爷子给做的小玩具递给杨震海看。
杨震海一看笑了,“我记得小时候爹还给我做过呢。”
杨老爷子眯着眼睛笑了笑,当年长子出生的时候他也是这么高兴,给他雕了不少小东西,后来几个孩子出生家里条件一点点差了,他身体也不好,渐渐没心思做这些了,现在想想长子在他心里一直是不一样的,或许当父母的对第一个孩子感qíng都是不一样的吧。
“我看爹做的挺好,想着画几个样子让爹帮着做。”瑾娘想到的就是七巧板拼图什么的,要是手艺好一点还可以给孩子做小木马什么的。杨老爹或许没有那么好的手艺,可他有那份心思,做的会更好。
“中,我试试。呵呵没想到到老了,这手艺还能有点用处。”杨老爹心里才高兴呢,现在儿子媳妇把家里的事都处理妥当,他觉着自己什么事都帮不上忙,现在找点事做,心qíng都畅快呢,更何况是为了孙子。
转天瑾娘醒来晚了,半梦半醒间,就听见宝宝哭了两声,接着就感觉衣服被撩开,胸口热了热,宝宝ròuròu的小身子就趴在她身上。一直到孩子吃饱了,她也没醒过来。
等彻底清醒已经快中午了,孩子也没在身边,刚坐起身,就发现自己的睡衣敞着,想到早上孩子吃奶的事,红着脸啐了一口,心想着这几天绝对不让杨震海上chuáng。
把衣服拢了拢下了chuáng,就看见杨震海抱着宝宝在地上溜,小家伙吭吭唧唧的是要困觉了。
杨震海看到瑾娘起来傻笑一下,瑾娘瞪了他一眼,上前抱过孩子。带着孩子进了里面,杨震海弄了热水把已经用水煮过bào晒过的手巾沾湿,上前给瑾娘擦了擦胸口,瑾娘抱着孩子扭头冲着chuáng里,决定不给他好脸。
杨震海看着瑾娘背着他给孩子喂奶,不搭理他,也不敢上前,昨个他是有点过分了,可也不怪他呀,谁让媳妇那么诱人呢,生了孩子一点没走样不说,养了一段日子身上又软又滑,几个月没吃饱的人忍不住啊。
瑾娘早饭中饭一起吃的,杨震海在旁边一个劲的献殷勤,不过下午还是去地里了,家里还有一大堆事呢。
瑾娘看了看蕙娘这段日子做的事,今年家里三个女人一起做事效率比她一个人高多了,瑾娘清点了一下数量,去掉自家用的,还有很大一部分可以给蔓娘送去,她们家现在开了酒楼冬菜gān活都要,加上前段日子杨震海带着老赵进山,弄了不少山货,只这些就能收入三四十两,今年地瓜土豆种的多,二月份就开始育苗,种的早,一亩收了二千多公斤(现代记法),除去给酒楼送的,自家吃的,瑾娘做了一些地瓜gān,剩下的做了红薯饴糖。
这红薯饴糖她只在小时候看爷爷做过一次,她都望了差的不多了,只能摸索着做,那时候她还怀着孕,杨震海只让她在身边看着,做了好多次,才算是成功,也不知道那个步骤不够好,做出来的饴糖,颜色有些暗huáng,而且能成功很大一部分跟这个时代的制糖技术是分不开的。这个年代已经有了麦芽糖,蔗糖。红糖白糖都已经有了。虽然白糖不像现代那样洁白。做糖技术不难,做的人缺少,对于时刻处于温饱线上的百姓来说糖不是必需品。偶尔给孩子买上一块两块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