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做皇商_作者:水墨清薇(187)

  村长摇了摇头,反正他说什么这些人也不听,何苦再làng费口水。王修晋是个知恩的,打京城回来还给他带了不少东西,只字未提修柏的事,他觉得有愧啊!

  王修晋在村中的时间不多,第二季稻种下后,他便开始忙工坊的事,跟着衙役看了几处荒凉之地,又带着会打井的老人将几个地方都转了,打井的老人摇头,都不是能打出水的地方。王修晋心里急,若是寻不到打井的地方,在梧县建工坊的事便有可能要完。问了老人,老人倒是知道几道城中可以打井的地方,除了有一个是繁华的街道外,另一个在城中可以称之为贫民窟的地方。

  王修晋听完后为之一动,立刻跟着老人过去看看,到了地方,老人居然指出了两个可以打井的点,王修晋心qíng立刻变好,带着衙役把这块地走了一遍,心里已经有了谱。回到铺子,王修晋立刻给四皇子修书一封,信中提到了一个新的词汇……动迁。

  此次的事是由驿站快马加鞭的送进京城,转到宫中,仍是皇上先看,对王修晋时不时弄出个新鲜念头,皇上已经淡定的接受了。由商户对接百姓,每家每户按人头分算搬家与补偿的费用,即让百姓不会感到无家可归而恨支持商户的朝廷,又能彰显朝廷对百姓的重视。皇上觉得王修晋所言都是废话,却也有用,只是想到王修晋拿着他的钱去做安抚百姓的事,心里有几分的不痛快,可又不得不承认,王修晋的办法不错。

  动迁一词,在四皇子带着盖房队伍抵达梧县后,在梧县城中的百姓中成了焦点,很快那片被划为贫民窟的地方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谁也没有想到一夜之间那里过着有今天没明天日子的百姓会一夜之间成了富户,据说每家每户安着人数领取搬迁之外的补偿金。这么一算是人越多,领得补偿就越多。

  这个时代的人不是没有弄虚做假之辈,但是在衙役站一旁的qíng况下,还真没有人耍小心眼。古人不与官斗的心理非常根深,何况他们还都不敢相信还有拿着的好事,怎么可能耍心眼,恨不得拿了钱后赶紧走,就怕晚了没钱领。

  如此轻松的动迁,王修晋还是第一次遇见,已经搬走的人,多是在之前他去看过的荒凉地动土建房,还有一部人则是带着家眷回了乡下,有了钱能够置上几亩地,总比在城中没有收益过日qiáng。不出十月,四皇子带过来的队伍便开始施工,原本四皇子还想能不能留下一些房子用做工人的工舍,可进了几户之后,四皇子的脸色非常不好,他竟不知百姓生活得如此困苦。

  第98章

  小县城里发生一点儿小事, 都有可能弄得满城皆知,何况发生在梧县的可以称之为大事, 没有人知道跟在粮铺身边的赵四少爷是什么身份,只是听说从京城来的很有背景的人, 不见县大人对那位赵公子恭敬有加。自打拆房子开始之后, 就有不少百姓打远的围着瞧热闹, 还有人去捡扔出来的东西, 起初捡得挺顺手的,后来被守备派过来的士兵围上,便没有再敢上前,百姓对赵公子身份的猜测更好奇, 同时对占了地更加好奇,这是要gān什么?

  莫非里面有什么宝物?不然为何动用那么多钱散了百姓, 还让士兵过来守着?除了这个他们想不出别的东西, 若说要建什么,即便是给皇帝建墓,也不会给百姓拿钱,直接派士兵过来把人赶走, 再说建墓也不会在城中, 多在深山之中,也不会被人发现, 至于那些建墓的人,没有一个活着走出来。赵公子带来的人应该不会挖墓的吧!这么多壮小伙子,若是挖墓真是可惜了。

  即便是有士兵拦着, 也没止住百姓看热闹的心,房子拆得很快,王修晋站在工地里,看着最好的不过是土坯加树木建成的,长叹了口气,王修晋不知当说什么,乡下人羡慕城里人的生活,可城里的人生活还不如乡下的来得舒服。在乡下至少还有地,而住在城里的人……摇了摇头,人们似乎总认为别人拥有的才是最好的,反而看不到自身拥有的。

  “赵四哥在京城建的房子都卖出去了?”这会儿王修晋才想起京城房子的事,他大哥还没去看房子呢,若是都卖了,以后去京城总不能去老丈人家住吧!

  “留了三户没卖,到时随便挑一处,都是好地方,即不把边,又不惹眼。”赵四怎么可能会不给王修晋留房,“一处你付钱,另一处则是为兄送你的,若没有你的提意,为兄也不会有这么好的赚钱法子。还有这是分红,莫要推辞,是你该得的。”赵四拿出一张银票,“此事当是来的那天便应该拿出来,只是把你把这钱和工坊的混了,想着等等,哪想忙起来后便把此事忘记了。”赵四拍了拍额头,有些懊恼把这么重要的事给忘记了。